今年的高价位,主要是受当前国际价格走势影响造成的。2008年初,中外双方就已经开始接触,但是迟迟没有成交。2008年国际市场行情的发展,是不利于后期成交的。如果成交的时间提前,也不会有这么高的价位。2006年,全球供过于求,其他采购市场的价格行情不好,中国采取拖延战术,是比较好的策略。2008年的形势,正好相反,供不应求。这时再采取拖延战术,等于错过了较好的战机,使进口商处于不利地位。当前,中国国内库存量较大,但是最终却没有影响谈判价格的走势,这主要是国际市场的供需决定的。
今年签约的“一高(价)一低(量)”,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全球供不应求,二是,与其他采购市场相比,到2008年底的时候,中国采购价格还会有较大差距,明显低于国际供应方对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期,所以BPC以及加拿大钾肥公司提供给中国的钾肥总量才显得比较少,双方签约量也就比较低。
有人质疑公布的数据,认为400美元的涨幅是虚假数据。其实,无论是加拿大钾肥公司,还是BPC,以及中化和中农,都是大型公司,甚至上市公司,理论上应该不会出现虚报数据的行为,因为要向股东、投资者乃至媒体作出解释。
中国钾肥紧缺,政府鼓励大型企业从国外进口钾肥,获取资源。资源的获取有很多方式,包括加拿大的钾肥公司参股中化,这种参股对中国获取国外的资源是有好处的。加拿大钾肥公司的股东代表,在中化化肥是非执行董事,对中化化肥的决策没有任何影响。加拿大公司如果看重这个股权权益的话,这次涨价就不会这么大了。其实,这次价格谈判,和中化化肥的股权结构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加拿大一年有1000万吨的全球钾肥合约,如果在中化化肥的问题上让步,会导致后续连锁反应,与其全球利益相比,是不成比例的。不会因为是中化化肥的股东,加拿大的钾肥公司就对中方让步,或者额外便宜、涨价。
我希望中国市场能够自由和公平竞争,让钾肥市场有更多的选择。市场的健康发展,供需关系很重要,中国市场的钾肥需求还在增长,同时,国内的钾肥产量也在增长,中国今后钾肥市场的价格走势,将主要取决于国内的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