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2014年化肥出口关税发布,财政部关税司在官网上发布通知,决定从2014年1月1日起对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进行调整。和之前业内预期一致,化肥行业各肥种出口关税皆有不同程度的下调。就业内关注的肥种来看,尿素、磷铵出口仍以淡旺季划分。其中,尿素淡季为7-10月,征收标准为40元/吨;1-6月、11-12月为旺季,征收标准为每吨15%的暂定税率再加40元。磷铵的淡季则为5月16日-10月15日,征收标准为50元/吨;1月1日-5月15日、10月16日-12月31日为旺季,征收标准为每吨15%的暂定税率再加50元。氮磷二元素的窗口期及税率则与磷铵相同。至此,2014年化肥新关税打开出口大门,企业能否“开门大吉”?
新关税之调查篇
关税下调——内外因共同作用,给企业一个转型期
对于此次关税的下调,业内早有预期,在此之前,行业相关协会及媒体都曾向有关部门呼吁:倾听企业声音,延长或取消窗口期,并下调关税税率。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也曾多次表示,充分考虑生产企业的生产及生存状况,将对2014年的关税税率进行下调。针对此次淡旺季关税的下调,主要出发点是鼓励企业出口,缓解产能过剩给行业带来的生存压力。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修学峰告诉记者:“政府应该是考虑到化肥行业比较困难,要给企业一个转型期,让他们通过国外的市场获得一些利润,让企业有条件进行转型。”
而另一方面,关税的调整亦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形势而定:稳定出口是政府当前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10月12日,海关总署公布了9月份的外贸数据,出现了双负,9月份中国对外贸易出口总额与上月相比下降了2.6%,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3%。当前,出口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政府将会出台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出口的增幅。不止是9月份,今年6月份我国外贸的进口和出口均为负增长,在7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推动外贸稳定发展的措施,会后还出台了包括免征出口商检费、简化出口手续的多项措施,在这种条件下,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化肥的出口都得到了一定的政策环境支撑。
另据业内人士透露,在此次关税调整前期,国家发改委不止召集来了包括工信部、财政部等在内的相关部门及协会,认真听取意见,同时还召集国内大型生产企业代表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与真实成本,从市场各方面实际数据出发,修改新税率的各项指数。所以,与之前的关税及窗口期相比,此次关税的调整更加符合当前国家整体经济运行形势及企业现状,换句话说,此次的关税调整更加“接地气”。
打破限制——禁止性改为限制性,淡旺季或都可出口
在利好政策面前,国内尿素、磷铵市场并没有对政策出台有任何反应,似乎这项政策的出台压根和市场没有任何关系。但是这并非代表新关税政策会在日后的化肥市场中默默无为。修学峰告诉记者,本次在对关税进行调整上,不仅大幅下调了淡季的出口关税,更重要的一点是将旺季的禁止性关税改变为限制性关税,也就是说,在原来的高关税条件下,磷铵是绝对出不去的,但是明年个别有条件的企业在旺季也是可能出口的。
同磷铵的处境相同,虽然依旧存在淡旺季,但是在特殊的条件下,成本较低的尿素在旺季也存在出口的可能性,但这一切还要取决于国际市场。山东寿光联盟化工销售公司总经理孙德亮表示:“目前国内价格与国际行情并不接轨,大单出口尿素的可能性几乎为零,除非国际价格涨到350美元/吨以上才有机会,针对新出台的关税政策确实是有所放松,但是考虑到国际价格和国内外的产能巨大,今冬明春的国内尿素市场依然以平稳为主,偶尔会有小幅震荡出现。当前距春节还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国内尿素明稳暗降的低谷期已经开始出现,届时将会有商家抄底采购,触底反弹的机会依然存在。”
在磷铵方面,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供销总公司副总经理路永林表示,目前,大厂家仍然在执行前期价格。他认为,到明年1月份,如果原材料还在保持涨势的话,那么在原料的支撑下,价格可能稍微往上走一点,但从目前来看,并没有任何涨价的迹象。
贵州开磷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部长阮国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从磷肥方面讲,淡季关税50元/吨,旺季再加上15%的关税,也就是说在旺季备肥期间,按照目前的价格磷肥要想出口,价格要增加400元/吨,这400元/吨的增加部分企业是没办法在成本里消化的,所以在用肥旺季基本是不可能出口;在淡季取消了15%的关税,但依然有50元/吨的随价,这50元/吨企业还是可以消化的,所以也能出口。” 路永林对明年的旺季出口也不看好。他认为,旺季是否能出口,关键还要看国际价格。今年国际价格一直压得很低,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好转。另外,我国主要向印度出口化肥,而在这个时候,印度并没有采购计划。因此整体分析来看,我国磷肥企业在明年初进行旺季出口无利可图。但是我国关税政策的出台仍然对国际市场有重要的影响。
新关税公布后,山东鲁西、华鲁恒升、寿光联盟等企业纷纷表示:虽然新关税的下调对于当前的市场没有起到一定的拉动,但是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起码告诉大家,“旺季仍有机会出口”,这总比把门堵死要强得多。
出口利好——从量从价计征,数量可能有所提高
尽管当前的新关税对于国内化肥市场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助涨效应,但是业内对于新关税的下调还是好评一片。特别是首次从量从价计征,这种计税方式在之前的化肥出口关税中未曾出现。
江西六国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营销总公司总经理张泽飞告诉记者:“这种利好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拉涨明年春季市场,以往到了春季用肥旺季的时候,二铵的价格就会下跌,但是明年春季可能会在政策利好的情况下出现涨势;二是对出口是利好的,明年的出口量肯定会有所增加。” 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贸易及合作部副总经理徐浩也认为明年二铵的出口量会大一些。他说:“今年的政策对磷肥的影响可能会大一些。因为按今年5%的关税征收的话,也得征收100多元的关税,比较而言,明年淡季的关税降得幅度非常大,因此,出口还是利好的,出口数量可能有所提高。”
持此观点的还有众多尿素企业,虽然2013年间我国尿素的出口在数量上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但是在企业所获利润的角度却是“赔本赚吆喝”,只是在产能过剩的国情面前减少国内市场供给量,使得生产企业维持稳定的开工率,这也是为什么2013年尿素企业比磷铵企业日子好过的原因。
理性分析——影响国际市场,能否出口拼成本
针对明年的窗口期,徐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国际市场价格高的话,中国才能出口,反过来说中国能大量出口,这意味着国际供大于求的状况会更严重,国际价格高不了。这是矛盾的!”尽管在新的政策条件下,企业有更大的出口空间,但是作为世界产能的一部分,中国的大量出口势必将窗口期的价格拉得更低,而吃亏的还是我国的企业。持此观点的还有张泽飞,他说:“以前旺季的时候,国际市场的价格就涨得很高,那么我们在旺季也能出口的话,可能对国际价格起到抑制作用。”
这可以从几个层次来分析,首先是国际产能的过剩。据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副总经理张湘邦介绍,中国的二铵装置已经超过2000万吨,国内的需求也只有600万吨,产能严重过剩。与此同时,沙特、突尼斯等国的产能也在不断被发挥出来。世界产能过剩导致明年的国际价格不会太高。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英翔也认为,产能过剩是个重要的制约瓶颈。他说:“不管怎样加大出口的力度,国际市场的需求也就那么多,而我们的产能是远远过剩的,我们把国内的需求和国际的需求都考虑进去,仍然过剩。”
其次,国内企业的恶性竞争也会拉低价格。李英翔说:“到了窗口期,大家会彼此压价,从而压低国际价格,因为总会有不规范的企业存在。”
再其次,我国二铵的成本过高。张湘邦告诉记者:“像瓮福这样的企业,成本控制得是比较好的,但是完全成本和一些地区比起来还是很高,我们的完全成本在2250-2300元/吨之间,沙特的完全成本在1300元/吨左右。瓮福现在发到东北,以长春北站为例,每吨的运费大约是300元,这大概相当于50美元左右,但是从沙特运到我们国家的海运费大概是30-35美元。相比较来说,我们的物流成本也太高了。因此,即使有了低关税,我们在竞争上也不具备优势。”也就是说,如果成本低的国家拉低价格,我国企业将无利可图。
虽然明年窗口期,国际市场的价格可能会继续走低,但是下降幅度应该不会很大。徐浩认为,现在的出口价格本身就在一个低价位徘徊,而且企业的成本都比较高,所以价格下行的空间不大。
新关税之建言篇
关税救市不是长久之策
在产能过剩面前,关税的调整对于国内市场的低迷起到了一定“救市”效应,但是化肥产能过剩不止是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会共同面对的问题,通过政策杠杆的缓解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救急,如若摆脱出这种困境,还需要企业自身苦修内功,实现产业升级、产品创新,去除“同质化”。毕竟,关税救市不是长久之策。
化肥产业需要破除“同质化”
从产业的角度考虑,产能过剩是当前行业发展最大的障碍和难题,但是张湘邦认为,除了产能过剩以外,我国化肥行业最大的问题是“同质化”。他说:“化肥是一个同质化的产品,二铵也好,复合肥也好,不同品牌之间在肥效上到底有多大区别呢?目前来看,恐怕是没有太多区别的。”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如磷资源管理不到位,环保工作不够好的企业基本都要死掉。
至于行业该如何发展,李英翔认为破除“同质化”还要依靠技术。他说:“首先要靠先进的技术降低成本。再次靠产品的升级换代,一个是开发新的品种,另一个是从基础肥的定位转向高端肥。”另外,他认为,我国的磷肥产业之所以在国际竞争中不占优势,在很大一部分层面上是由于硫资源太贵了。他说:“硫资源在国外一些国家基本是白送的,但是我国缺硫,国际贸易商就要把硫的价值体现到最大,抬高我国的硫进口价。所以我们希望行业协会和企业能够联合起来,与国际硫贸易商对话,以便获得更为便宜的硫资源。”
与磷铵的处境相同,我国氮肥品种单一是长期以来行业存在的诟病,虽然尿素作为基础性肥料在化肥领域充当“老大哥”的地位,但是近些年来虽然产能不断扩大,产品结构并没有实现突破。在新关税面前,有的企业则显得比较平静,中盐安徽红四方营销公司副总经理陈国庆告诉记者,新关税的宽松固然有利于国内市场,但是他们目前的精力并没有放在国外,而是如何创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自身价值,打造和维护好国内的网络建设,因为他们意识到国外市场受到太多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只有国内的渠道是最稳定的,这对于一个有意打造成百年老店的企业来讲尤为重要。
多出口一些有科技含量的肥料
去除“同质化”不止是企业的诉求,新加坡利跃农化公司作为一家从事国际化肥贸易的企业同样抱有此观点。当得知新关税二元素的出口税率及窗口期与磷铵相同时,该公司成都办事处总经理杨泽高建议关税应该适当给那些拥有一些科技含量,特别是市面上出现的新型肥料多一些出口的空间,大家都将视线放在尿素和磷铵这样的单质肥上,最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自相拼杀,所以2013年的出口基本是“赔本赚吆喝”,企业自身并没有什么利润可言,而二元素、复合肥及新型肥则不同,这不仅代表了一个国家肥料领域最高的科研成果,同时也是国内企业走向世界市场的一次最好的展示机会,直接意义上说,这些肥种的出口避免了同质化肥料的自相残杀,有利于行业发展,最关键的是拥有客观的利润空间。出口什么,怎么出口,这不仅是一个“救市”的政策杠杆,关键还是一个行业该往哪走的信号和导向。
针对2014年新关税,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此次关税调整前的生产企业成本调查则是相关部门有意在行业中去“产能化”的一次清理,特别是从量从价计征方式的突破,是将生产成本不同企业的一次洗牌,有实力出口则将有生存空间,生产成本高的企业或将存在淘汰出局的危险。
不过,总体说来,此次关税的调整得到了业内的认可,虽然与之前相关协会呼吁的零关税或者取消窗口期相差很大,但是从绝对禁止到有条件的限制已经是一次突破,毕竟粮食安全在刚刚结束的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重点提及,作为保障性物资的化肥更是马虎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