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农药市场 > 正文

中国农药尴尬脸谱(1)


农资网 2009年8月10日 09:50 来源:南方农村报 【

1.草甘膦的价格曲线

中化集团(Sinochem)7月27日发布了一则声明称,正与澳洲农业化学品公司Nufarm正就潜在收购项目进行前期探讨,不过商谈仍处于初步阶段。

声明中有一明一暗两个关键词。其一是Nufarm。Nufarm是全球最大的“非专利”农药生产商之一。中国,正需要大型的农药公司。

其二是除草剂草甘膦。因草甘膦销售疲弱,Nufarm在2009年6月将全年获利预估下调15%至大约1.87亿澳元。而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草甘膦生产和出口国。

作为世界强势农药品种之一,草甘膦中国出口价格曲线的变化,足以折射出中国农化的尴尬现状。

三年前,草甘膦原药价格进入上升通道,从2万多元/吨一路拉高至2008年4月10万多元/吨的制高点。

草甘膦价格突涨,在业内看来,是非常不正常的。原化工部化工司副司长、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律先表示,“主要是去年孟山都公司的生产线一度停产,但国际转基因作物推广很快,尤其是生物能源作物对草甘膦需求量还在增大。在缺货和中间商热炒的双重作用下,草甘膦的价格被抬高到10万/吨甚至11万/吨。”

暴利的刺激下,新一轮的投资扩产高潮随之而起。

王律先说,“这段时间不管厂大厂小,草甘膦厂家都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也正是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大大地推动了国内盲目的重复建设,所以到处在上草甘膦项目。”

国信证券联席研究总监、化工行业首席分析师邱伟指出,2007年国内草甘膦产能达到39万吨左右,产品80%以上出口。目前国内草甘膦年总产量在30万吨左右,年生产能力达60 万吨。几家大型农药生产企业的草甘膦新建及扩建项目均在动工。据不完全统计,仅2008年至2010年就有12家企业在扩产或新规划,拟新增产能约38万吨,2008年底的新增产能就超过2007年的国内总产量。不过由于产能分散,准确的数据难以统计。

对于涌入的资本而言,10万多元/吨的高价位曾让他们产生超额利润触手可及的错觉。但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他们的财富梦想泡沫却迅速幻灭。

目前,市场需求下降,出口额下滑的局面还在继续。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5月份,包括草甘膦在内的农药出口为23.7万吨,同比下降1.8%,出口金额6.7亿美元,同比下降32.3%。

6月24日,孟山都宣布了其2008/2009财年的第三季度财务数据。数据显示,第三季度草甘膦产品的销售净收入为6.14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1.68亿美元,减少了47%。同时草甘膦价格暴跌,从去年的10美元/公斤降到了现在的3美元/公斤。

全球草甘膦的价格继续下探,中国生产草甘膦的企业也因草甘膦产能过剩等综合因素陷入了困境。国内3家生产草甘膦的上市公司新安股份(600596.SH)、江山股份(600389.SH)、华星化工(002018.SZ)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三家企业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依次为35.15%、31.63%和57.87%,而且下降的趋势还将持续。华星化工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将同比减少60%-80%。

“如果失去国际市场,靠国内每年5万吨上下的消费能力是难以消化产能的。”一位草甘膦厂商代表说。

与此同时,产能过剩将中国草甘膦厂商进一步推入了价格战的泥潭。草甘膦价格也因此从2008年底开始一路走低,回落到2006年的水平。

行业数据显示,今年7月,主流厂家对外报价稳定至 2.0~2.05 万元/吨,但是实际成交价格在1.95~2.0万元/吨。

有专家指出,草甘膦原药成本在2.5万~2.6万元,合理的价格应该在2.8万~3万元。

也由于销售业绩下滑,在前两年尝到甜头的草甘膦厂商开始感受到财务压力。

上述草甘膦厂商代表向记者表示,“经销商销不动货,回收账款周期延长已经是行业里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残酷的价格战中,新安股份等拥有规模优势的草甘膦大型企业也并不轻松。对这些厂商而言,环保投入是一笔不小的资本支出,但小厂们却不需要考虑这方面的成本。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已获得草甘膦原药登记的生产企业有81家。虽然新安股份等大型企业的产能占了国内总产能的一半,但产能的另一半却掌握在年产能1万吨以下的中小企业手中。

“环保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成本加大,设备安装和长期的运转都需要投入资金。不投入(环保成本)的厂反而竞争优势明显。”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位管理人士无奈的表示。

据了解,新安股份数年前在新安江的草甘膦环保装置上的投资就高达5000万元左右,每年的运行费用也一直维持2000万上下。邱伟认为,“这一成本对于国内大量1000吨/年到5000吨/年产能的草甘膦小厂而言,无疑是难以承受的。”

草甘膦的故事是中国农药产业的缩影。在这个产业,行业集中度和环保力度偏低已是不争的事实。

邱伟指出,当前国内农药生产企业实际上有4000多家,而“三证”齐全的也有2200家左右,由于现有管理法规的缺陷,其余2000家企业照样生存。目前中国前20位生产厂家的农药产量占据了约41%国内和出口产品市场。

在邱伟眼中,“长久以来,中国的农药行业始终给人以低壁垒、高污染以及有多达2300多家企业参与的充分竞争行业的印象。”

不过,近年来,国家已开始通过环保、注册等方式共同提升国内农药行业门槛。2007年,国家强制要求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种高毒农药退市。

自2008年3月1日起,原药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5000万元,投资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不低于投资规模的15%。制剂(加工、复配)企业注册资金不低于3000 万元,投资规模不低于2000万元,环保投资应不低于投资规模的8%。

2009年3月,农业部和工信部联合表示停止批准有效成分含量低于30%的草甘膦水剂登记,这意味着占草甘膦市场近九成的10%草甘膦将从2010年起退出农药市场。

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划,未来国内前50大农药生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60%。

可当前的情况还不容乐观。一位业内专家坦言,“小厂大多不是按照产业政策去报批的,属于盲目建设。农药管理尽管有各种规定,但是地方政府管理却不是很严,市场又不规范,(企业)并不是处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下。”

2.阿基里斯之踵

身处当前的农药市场格局中,中国农化企业的走出去才刚起步。在王律先看来,中国公司“现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力度并不是很大,走出去的还不是太多”。

在出口市场需求下滑的2009年上半年,这些为数不多的企业也遭受了一定打击。新安股份在2009年一季度财务报告中称,受国内外经济及行业无序竞争的影响,主要产品销售价格持续低价所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84.18%,并初步预测2009年中期净利润同比减少50%以上。

一位新安股份的管理人士正在为下半年的经营业绩感到焦虑。“虽说宏观经济有回暖的趋势,但我们暂时还没有感受到国际市场真正有所好转。”

但新安股份近期也有好消息传出。在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征途上,这家公司上个月刚赢得了一场胜利。

6月17日,欧洲初审法院作出最终裁决:取消对新安化工草甘膦征收29.9%的反倾销税,并由欧盟理事会承担相关诉讼费用。新安化工由此成为欧盟对中国草甘膦发起反倾销调查15年来,获得胜诉的第一个赢家。

草甘膦是新安股份的主要农药产品。凭借着2008年草甘膦的牛市,新安股份这一年实现了16.90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39.73%。

但新安股份的国际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进入国际市场意味着对原有草甘膦厂商市场空间的挤压,注定这条道路波折重重。

新安股份主要的阻力来自孟山都。在新安股份入局国际市场之前,孟山都已是这个市场当之无愧的霸主。

20世纪70年代,凭借草甘膦专利,孟山都在美国、西欧、南美等地投入数十亿美元,建了从原药生产厂到制剂配制厂的完整生产体系,一直垄断世界除草剂的主要市场。

这种垄断局面随着专利保护到期和新竞争者的加入而被打破。

在过去十几年里,以孟山都和新安股份为主角的反倾销战在欧盟、澳大利亚、巴西和阿根廷等世界主要农化市场不断上演。

新安股份在欧盟一度被课以48%的高额反倾销税,在巴西也被迫离场。但在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则获得了认可。

“新安草甘膦投产最早,在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方面投入最大、改进最显著,同时开辟国际市场的力度也最大,因此才有今天草甘膦这么个局面。包括江山化工红太阳和华星化工在反倾销方面的投入都不如新安多。”王律先说。

虽然14年后在欧盟获得了反倾销战的胜利,但新安股份还有一个软肋——产品登记证,这也是中国农化企业共同的“阿基里斯之踵”。

“产品出口必须要取得当地国进口国的登记管理,不登记不能在当地销售。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有登记管理,只是严格不严格的问题。”王律先进一步表示,“像新安股份、威远生化这样的大厂在当地有登记,但办理一个登记证需要几百万美元,不是一般小厂能承受得起的。同时,登记还需要很多资料数据。很多小厂出口额本身就不大,花好几百万美元显然不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出口厂商大多将产品出售给拥有产品登记证的中间代理商,而后者在加工后转手倒卖的同时,也顺理成章的赚取了中间的丰厚收益。

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草甘膦出口均价为5000~5500美元/吨,而美国市场均价为29000美元/吨(折纯),两者之间的巨大价差此后虽然有所变化,但却一直延续到现在。

邱伟指出,从全球主要农药市场美国的情况来看,由于国外农药企业多数拥有EPA的农药登记,而中国企业只有产地登记。由于没有产品登记,中国农药企业目前主要还是为国外农药巨头充当农药原药代工的角色。这也是造成草甘膦出口价与美国销售出现巨大价差的主要原因。

新安股份上述管理人士向记者抱怨说,“大部分的利润都在渠道这块,但被中间商赚走了。”

“未来国际市场上,国内农药企业如果希望向农药价值链的高端进军,需要充分了解国际市场规则,进入下游分销领域。这可以通过在国外市场设立分公司进行农药登记注册,建立自己的品牌;或者通过合资合作与美国的登记注册公司和销售公司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或者通过取得跨国公司淘汰产品的市场销售权进一步丰富产品线。”邱伟说。

意识到这一缺陷的新安股份已经开始有所行动。“必须要改变原来的商业模式,一直处在这个阶段比较麻烦。”上述管理人士透露,新安股份除了尝试搭建国际经销商队伍,还在西非等地进行产品登记。但他也坦言,“起步晚了,国际化发展并不容易。”(未完)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