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日前发布通知称,为稳定农资价格、保证国内供应,从4月20日至9月30日用肥旺季内,对所有化肥及部分化肥原料在现有出口税率基础上,加征100%的特别出口关税,加征特别出口关税后,化肥出口税率将为100%至135%不等。
实际上,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已两次上调化肥的出口关税。国家自2008年4月1日起,对部分化肥征收30%的出口暂定关税。此前的2月,已经宣布对部分化肥品种暂定税率,提高到最高35%。
但对于本次特别提高100%的关税,有专家认为,“化肥出口基本上就被堵死了。”明水化肥厂负责人非常同意这一判断。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以尿素为例,国内价格是国家限价的1500元/吨,依据相关规定,上下可浮动15%,最高价即为1725元/吨,但国际市场价格为400美元/吨(约人民币2800元/吨),中间有1000多元利润可图;实行新关税后,出口价格(含关税)高达4050元/吨,这样一来,化肥完全丧失了国际竞争力。
该负责人表示,“政府此举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但也可能同时会让一些化肥生产企业整体减产。”有调查显示,国内不少氮肥生产企业的产能受制于日益紧张的煤炭供应,成本仍居高不下,一季度氮肥减产已成定局。
对于化肥价格走势,他也做出判断,虽然不排除有企业恐慌性抛售,但由于前期化肥大量出口造成的国内供需缺口短时间内还难以弥补,加之南方水稻、东北玉米即将追肥而迎来一个用肥高峰,短期需求依然强劲,供销商库存又严重不足,因此,二季度化肥价格不会有明显滑落。然而,7月份将有可能面临价格集体跳水,届时整个化肥行业将会面临新的供需矛盾,甚至重新洗牌。因此,在企业期待的后续政策,如政府增加对化肥企业的补贴,或者提高化肥限价标准等尚未现端倪之前,化肥价格的走势变数仍然很大。
对于企业的微词乃至担忧,外经贸专家表示,化肥企业逐利性地出口,必然引起国内化肥的供应紧张。虽然出口到国外能够获得最大利润,但是企业利益要让步于粮食安全这个最高国家利益。
据该专家分析,尽管新关税政策会有效抑制国内化肥价格继续上涨,但是今年上半年价格仍难以回落,不过,随着用肥季节转换以及资源重新配置,可能会有所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