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煤炭大会提供的数据,澳大利亚动力煤3月上旬现货价格创出每吨131.55美元的历史新高,比1个月前上涨了约50%,比去年同期每吨上涨了77美元,涨幅高达142%。炼焦煤出口价格最高已上涨到了每吨200美元以上。由于煤炭是国内化工生产主要的能源和原料,此轮国际煤价上涨备受业内关注。
目前,国际煤炭价格暴涨,创下历史新高。国际煤价上涨对国内煤价走势有何影响?高煤价对近来迅猛发展的煤化工影响如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高煤价时代到来
本来,低煤价是许多人在至今望不到头的高油价时代残留的最后一丝庆幸。但这一丝庆幸经过数月的煤价暴涨已经荡然无存。
今年初以来,国际煤炭价格出现加速上涨。据近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煤炭大会提供的数据,3月上旬澳大利亚动力煤现货价格创出每吨131.55美元的历史新高,比1个月前上涨了约50%,比去年同期每吨上涨了77美元,涨幅高达142%。澳大利亚对日、韩钢铁企业的炼焦煤出口价格也已上涨到了每吨200美元以上,这又是一个历史最高位。
日前有媒体报道,全球矿产巨头之一的力拓集团计划将出口到日本的2008年煤炭合约价格提高到每吨135美元,而2007年该价格为每吨55.65美元。
国际煤价的上涨,必然导致国内煤价水涨船高。
一方面,中国是煤炭出口大国,国际市场煤价上涨,中国的煤炭自然不会低价出口。据报道,国内煤炭企业正与日本用户谈判,预计2008年煤炭出口合同价格将会大幅提高。由于中国煤炭出口具有运距短、运费低的优势,出口到日本的合同价格一般要高于日本与澳大利亚达成的合同价格,预计中国煤炭企业2008年出口煤炭的价格将会在每吨130美元以上,较2007年的每吨67.9美元上涨90%。
另一方面,煤炭是国内少数价格放开的资源之一,国际市场煤价上涨必然拉动国内市场煤价升高。今年初以来,国内煤炭价格也呈现持续大幅上涨的态势。秦皇岛煤炭港口价被称为我国煤市晴雨表。数据显示,目前主要煤种的秦皇岛港口价均创下历史新高,与1个月前相比,涨幅均在20%以上。
尤其引人关注的是,此轮煤价上涨是在2004年以来煤价连年走高的基础上出现的。从2004年到2007年,山西太原烟煤的吨价从265元涨到了316元,陕西铜川动力煤的吨价从265元涨到了320元,河南义马动力煤的吨价从355元涨到了410元,河北开滦动力煤的吨价从395元涨到了440元,山东兖矿动力煤的吨价从555元涨到了620元。2007年中国煤炭进口5102万吨,出口5317万吨,净出口215万吨。在第六届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不少中外专家认为,从多方面来看全球低煤价时代已结束,高煤价时代正在到来。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中国将成为煤炭净进口国。随着我国煤炭进出口形势的变化,国内外煤炭的价格差将缩小。从长期趋势分析,国内煤价将在波动中缓慢提高。
煤化工风险骤增
面对此轮煤价上涨,最为沮丧的当属国内化工行业——仅在一两年前,相对充裕的储量和相对低廉的价格让煤资源成为化工发展的最大宠儿。煤化工一跃成为各省支柱产业,已经用上其他原料的化工企业也争相改用煤。
甲醇、二甲醚产业是国内发展规模最大的煤化工产业。几年前由于国际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煤制醇醚产业显现出原料成本低的比较优势,在国内获得快速发展。在目前的情况下,煤制醇醚产业的原料成本比较优势又如何呢?
陕西省化工学会的煤化工专家贺永德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当原料煤吨价在150元时,甲醇完全成本为每吨987元;原料煤吨价在350元时,甲醇完全成本为每吨1411元;原料煤吨价在500元时,甲醇完全成本为1729元;原料煤吨价在600元时,甲醇完全成本为1941元。而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生产情况是,从2007年9月起国内工业用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上调了0.4元,国内大部分地区工业用天然气价格每立方米为1.2元左右,其中化肥生产用天然气价格不上调,仍为每立方米0.8元左右。按一般生产水平,当天然气价格在每立方米1.2元时,气头甲醇的完全成本每吨不到2000元。也就是说,目前国内煤价涨到每吨600元的水平,煤头甲醇的成本与天然气头甲醇的成本已经持平,成本优势不复存在。由于上油头项目国家有控制,现在国内已没有油头醇醚产业,油头与煤头没有比较数据。
现在国内出口煤价和国际市场煤价均达到了每吨1000元左右,国内市场煤价也有可能涨到这个价格。如果按原料煤吨价1000元计算,则甲醇完全成本将会达到2500元左右。这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内在当前价格下的天然气头甲醇价格,也超过了国际天然气主产地俄罗斯、中东、南美在当前价格下的天然气头甲醇价格。目前俄罗斯、中东和南美的天然气价格,折合人民币每立方米分别为0.9元、1.01元和1.08元。这样,煤头甲醇的原料成本优势就会出现逆转,气头甲醇比煤头甲醇原料成本要低。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认为,这个时候看出国内煤头二甲醚发展确实太热了。由于二甲醚比石油液化气便宜,不少地方用二甲醚替代石油液化气作民用燃料。现在居民就会发现,二甲醚还是不如石油液化气经烧。由于热值较低,按照国际市场的惯例,用热值计价,用二甲醚代石油液化气作民用燃料每吨应该有1000元左右的差价。现在煤价出现新一轮的上涨,同时进口石油液化气也增加了,煤头二甲醚项目面临新的风险。根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分析,如果仅作为代替石油液化气,在靠近市场地区建二甲醚项目,原料煤吨价不应高于500元;在靠近煤矿地区建二甲醚项目,原料煤吨价不应高于100元。现在不少地方煤炭价格涨得已经超过这一标准。
专家对煤制烯烃、煤制油产业同样担心。对这些产业来说,由于基本建设投资巨大、技术工业化有风险,目前国家政策限制一般企业上马此类项目,只批准少数几家有煤炭资源的大企业上马示范项目。这些企业的煤炭成本自己可控程度高,运输距离短,国际煤价上涨对其影响不大。据测算,当煤价在400元/吨水平时(53美元/吨)、国际油价在35美元/桶以上时,煤制油项目可以实现盈利,煤制烯烃项目投资回报略好于煤制油项目。但是如果煤炭价格上涨成为趋势(这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即使单个项目可以保持其经济性,但整个产业也会失去经济价值。
肥企更受夹板气
煤价上涨使煤头化肥企业最不堪重负。
记者了解到,最近煤价上涨使尿素成本屡创新高,生产用煤不仅价高,而且货源紧缺,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
煤价暴涨,对一些刚刚完成“油改煤”的化肥企业来说,无疑是迎头一盆冷水。最近,尿素生产用无烟煤到厂价已经突破了每吨1100元,个别厂家甚至达到了1200元。从去年到现在,尿素的成本价平均涨了200元,平均成本价在1730元左右,已经超过国家最高限价。
煤价暴涨,也让支农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变得更为迫切。由于煤价上涨,目前化肥生产企业成本价超过最高限价,而进一步补贴没有形成制度化,说明管理和监控机制出现了缺陷。如果国家再不适当提高最高限价,企业的生存将成问题。从产业分工的角度看,化肥产业属于中游产业,上游是煤炭行业,下游是经销商和农村市场。在整个产业链中,上游产业的煤炭供应处于优势,而煤炭价格近期不断上涨,向下又不能把成本压力完全转嫁给用户——农民。这样一来,生产企业便承担着更大的成本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