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闻言关税提高的第一时间,记者拨打了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多位资深人士的电话,希望听听他们对关税调整的态度和意见。令记者意外的是,他们都拒绝接受采访,理由完全一致——“这次关税调整,政府部门没有征求氮肥协会的意见,氮肥协会也不方便就此发表意见”。
记者没有采访到氮肥协会的相关人员,但是,通过其它渠道,采访到了与氮肥协会相熟的某业内资深人士。在此前的多个重大问题上,他的表态都与氮肥协会不谋而合。
他认为,国内氮肥供应基本平衡,现在调整关税,基本上是多余的。从二月开始,铁路已经停止对出口肥料的运输,叫停出口的措施已经非常到位了。
尿素价格高涨,不是因为出口量大,而是因为成本上升推动。尿素生产企业的煤炭到厂价,已经突破了每吨1100元,个别厂家甚至达到了1200元。从去年到现在,尿素的成本价平均涨了200元,平均成本价在1730元左右,已经超过国家最高限价。成本价超过最高限价,而进一步补贴没有形成制度化,说明了管理和监控体系出现了缺陷。国家不适当提高最高限价,企业的生存将成问题。
现在国家面临物价整体上涨的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氮肥行业也未能幸免。尿素涨价问题,必须放到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理解。从产业分工的角度看,尿素生产企业属于肥料产业的中游产业,上游产业是煤炭供应,下游产业是经销商和农民消费。在整个产业链中,上游产业的煤炭供应属于优势产业,而煤炭价格近期不断涨价,中游产业又不能把成本完全转嫁给下游产业的弱势群体——农民,这样一来,生产企业便承担着更大的经济成本压力。对尿素的调控,应该从上游产业着手,控制煤炭价格涨幅,让产业链协调发展,防止进入畸形结构。目前,部分知名企业的煤炭库存量已经很少,不得不限产、减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此轮调整中,政府决策者的考虑角度是,牺牲行业利益,来保护国家农业和整体物价稳定的利益。但是,该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化肥行业利益与农业的整体利益是相一致的,损害了化肥产业的利益,影响行业的发展,必然影响农业用肥的供应,从长期来看也将损害农业的利益。那些以为损失化肥行业利益,就可以保护农业利益的观点,是常识性偏见。
面对近期化肥涨价风波,有人提出改革管理制度,将化肥价格完全市场化。该资深人士认为,化肥价格不能完全放开,否则将损害农民的购肥能力。即使政府提高农资直补额度,按照目前的发放制度,很难保证农资直补专款专用,生产性投资转向生活消费的可能性较大,这与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有关。
该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现在企业要么亏损经营,要么暗中提价。综合多方面的环境因素,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提高最高限价。调整的原则就是,让企业保持合理的利润,不能暴利,也不能亏损。
据悉,前一段时间,氮肥协会曾经提出将尿素中准价提高到1700元,上浮幅度提高至20%,最高出厂价为2040元。
磷复肥业内资深人士:新关税实施效应难以判定
国家上调关税的目的就是要压低国内化肥价格,至于实施以后是否真的能够降低国内化肥价格,目前还不能给出肯定答案。
新关税对于钾肥的影响我们不用谈,因为我国的钾肥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需要。新出口关税的实施,对磷复肥生产企业影响非常大,在高成本的压力下,必将会导致部分企业限产甚至停产。
按照传闻所说,磷肥出口关税达到135%,在目前国际行情下完全可以抑制住国内磷肥出口,可以实现国家预期的目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日子就不太好过。我个人认为,在充分满足国内磷肥市场供应的条件下,应该允许企业出口一部分产品。尤其是今年市场情况极其特殊,一方面是高额原料成本,另一方面是国家严格控制的限价政策,在上下夹击下,企业既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又要考虑国家的利益,怎么办,只能依靠国际与国内的差价来弥补其中亏缺。
国内尿素供大于求,关税制定的那么高,市场可能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市场将进一步混乱,最后可能两败俱伤。
近年来,我国化肥出口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所占份额逐年增加,高额的出口关税必然影响到国际化肥供应量,完全有可能引起国际价格进一步上涨。世界是相通的,我国作为世界贸易活动中的一分子,必然会受到国际行情的影响,国内的价格估计也会随之攀升。(本报记者高志根据采访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