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一直是化肥行业比较敏感的话题,特别是从2007年下旬开始,国家为了给愈演愈烈的化肥出口热潮降温,一再调整出口关税额度,不断出台新的关税政策。但是,从零的突破直至35%的“三级跳”,关税政策的频繁变动受到的质疑多于赞赏。
近日,关税调整风波再起,特别是4月9日的听证会,更成为所有猜忌的佐证,引起肥界一片惊悚。一些企业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一时间,化肥行业上上下下笼罩在一片惶恐和不安之中。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此次重拳之举前所未有,政府放弃局部利益、“断臂”保农的决心可见一斑。
从4月初坊间开始出现新关税政策传闻,到现在已经十余天。十余天的时间,从最初的猜疑,到其后的声声抱怨,再到现在的理性面对,农资行业经历了痛苦的煎熬。据传闻,新关税政策很有可能就在这几天正式出台。
在记者连线业界相关人士的过程中,有许多人对此称不便发表看法,但所有业界人士,无不在密切关注政策出台的确切时间表。而一些企业对新政策出台,并没有表现出更多意外,认为出口问题一直是政府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新政策的出台似乎已是预料中事。他们对国家从保护农民利益出台的新关税政策,给予了充分的理解。
一旦新关税政策开始实施,将对磷复肥、氮肥行业产生巨大影响,钾肥则是受伤较轻的行业。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磷复肥将是受此政策影响最大的行业。随着几个主销售区相继进入施用淡季,磷复肥销售也将随之进入淡季。去年同期的化肥出口,成为磷复肥企业缓解生存压力的“减压口”,而今年关税上调后,将导致产品滞留国内,企业的境况可想而知。与此同时,不断攀升的硫碘价格,也使磷复肥产品的生产成本屡创新高。因此,一旦提高出口关税,内外交困将使磷复肥企业两头受挤,亏损在所难免。
政策对于氮肥企业来说,同样反响强烈。目前国内氮肥过剩已是定局,如果出口一旦受阻,过剩产能只能在国内消化,新关税政策的实施对于氮肥将造成“误伤”。淡季到来后,无疑将使略有起色的尿素进入又一轮跌势的“轮回”。
受益于进口中国化肥的周边国家肥料企业,对于新关税政策的可能出台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对于中国出于关注自身粮食安全所做出的这项“不凡之举”表示出难得的理解和支持。但是,仍有外商对新关税的实施效果表示了担忧,世界既然是圆的,就必然使全球“同此凉热”,中国关税新一轮上行调整将引起国际市场联动,势必带动国际价格再度上涨。
一些人则对新政策冷静观望,他们认为,政策反复调整关税的方式是否有效,还需要时间来证明,毕竟,曾经的“三调关税”并没有收到实效,此次调整虽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是一旦出现国际化肥价格再度上涨,国内外市场在更高的价位出现新的平衡点后,中国政府是否还要采取更高的限价政策?与其如此,还不如干干脆脆地彻底关闭出口大门。
不管如何,这次新的关税政策,正在或即将彻底改变我国乃至全球化肥市场格局。为此,本报特别在A1-A3版,刊登本报对众多相关行业人士的采访实录,听听他们对新关税政策的“理性思考”。
中农集团公司副总裁郭雁民:要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政策
化肥价格走高对农民影响很大,国家只能采取这种极端手段,出台极端政策,但是效应太低。政府对硫磺增值税的减免都持有强硬的否定态度,补贴也不太现实。
我认为,目前国内化肥价格持续高位,首先是由于成本拉动。从氮肥来看,煤炭价格上涨了很多,磷肥上涨是由于硫磺以及钾肥一直处于高位并不断攀升,复合肥也是一铵、钾肥的成本问题。其次是出口的因素,生产成本走高,如果有出口途径,价格肯定参照国家的高价走势。不能否认,出口对于国内化肥市场价格肯定具有拉动作用。
新关税肯定会抑制住国内价格。对于尿素来说,增加100%的关税根本没必要,尿素行业将受到误伤。
对于磷肥来说,目前1100-1200美元/吨的价格是一个比较平衡的价位,关税增加100%,国际价格就将涨到1400-1500美元/吨。但目前国际磷肥价格已经太高了,不可能涨到这个价位。虽然,短期内中国的政策可能会刺激国际市场价格走高,但是根据磷肥价格和粮食的比价关系,磷肥再走高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关税新政策对中农集团的影响比较大。中农集团在国内化肥出口量方面排名第一,新政策将造成中农集团出口额下降。但是,我也确实希望国内的化肥价格能便宜一些,看着国内化肥价格这么涨,我们也很痛心。中农集团只是希望国家能够根据市场的情况,灵活调整,不要武断地将所有品种一律加这么高的关税,特别是应该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调整。
新关税出台,短期内不会见效,目前大家都加紧报关、安排船期,真正见效要到6、7月份。(本报记者吴江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氮肥业内资深人士:解决肥价高涨需要一揽子政策
本报讯 (记者 薛城)在闻言关税提高的第一时间,记者拨打了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多位资深人士的电话,希望听听他们对关税调整的态度和意见。令记者意外的是,他们都拒绝接受采访,理由完全一致——“这次关税调整,政府部门没有征求氮肥协会的意见,氮肥协会也不方便就此发表意见”。
记者没有采访到氮肥协会的相关人员,但是,通过其它渠道,采访到了与氮肥协会相熟的某业内资深人士。在此前的多个重大问题上,他的表态都与氮肥协会不谋而合。
他认为,国内氮肥供应基本平衡,现在调整关税,基本上是多余的。从二月开始,铁路已经停止对出口肥料的运输,叫停出口的措施已经非常到位了。
尿素价格高涨,不是因为出口量大,而是因为成本上升推动。尿素生产企业的煤炭到厂价,已经突破了每吨1100元,个别厂家甚至达到了1200元。从去年到现在,尿素的成本价平均涨了200元,平均成本价在1730元左右,已经超过国家最高限价。成本价超过最高限价,而进一步补贴没有形成制度化,说明了管理和监控体系出现了缺陷。国家不适当提高最高限价,企业的生存将成问题。
现在国家面临物价整体上涨的压力,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氮肥行业也未能幸免。尿素涨价问题,必须放到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理解。从产业分工的角度看,尿素生产企业属于肥料产业的中游产业,上游产业是煤炭供应,下游产业是经销商和农民消费。在整个产业链中,上游产业的煤炭供应属于优势产业,而煤炭价格近期不断涨价,中游产业又不能把成本完全转嫁给下游产业的弱势群体——农民,这样一来,生产企业便承担着更大的经济成本压力。对尿素的调控,应该从上游产业着手,控制煤炭价格涨幅,让产业链协调发展,防止进入畸形结构。目前,部分知名企业的煤炭库存量已经很少,不得不限产、减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此轮调整中,政府决策者的考虑角度是,牺牲行业利益,来保护国家农业和整体物价稳定的利益。但是,该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化肥行业利益与农业的整体利益是相一致的,损害了化肥产业的利益,影响行业的发展,必然影响农业用肥的供应,从长期来看也将损害农业的利益。那些以为损失化肥行业利益,就可以保护农业利益的观点,是常识性偏见。
面对近期化肥涨价风波,有人提出改革管理制度,将化肥价格完全市场化。该资深人士认为,化肥价格不能完全放开,否则将损害农民的购肥能力。即使政府提高农资直补额度,按照目前的发放制度,很难保证农资直补专款专用,生产性投资转向生活消费的可能性较大,这与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有关。
该业内资深人士认为,现在企业要么亏损经营,要么暗中提价。综合多方面的环境因素,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提高最高限价。调整的原则就是,让企业保持合理的利润,不能暴利,也不能亏损。
据悉,前一段时间,氮肥协会曾经提出将尿素中准价提高到1700元,上浮幅度提高至20%,最高出厂价为2040元。
磷复肥业内资深人士:新关税实施效应难以判定
国家上调关税的目的就是要压低国内化肥价格,至于实施以后是否真的能够降低国内化肥价格,目前还不能给出肯定答案。
新关税对于钾肥的影响我们不用谈,因为我国的钾肥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需要。新出口关税的实施,对磷复肥生产企业影响非常大,在高成本的压力下,必将会导致部分企业限产甚至停产。
按照传闻所说,磷肥出口关税达到135%,在目前国际行情下完全可以抑制住国内磷肥出口,可以实现国家预期的目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日子就不太好过。我个人认为,在充分满足国内磷肥市场供应的条件下,应该允许企业出口一部分产品。尤其是今年市场情况极其特殊,一方面是高额原料成本,另一方面是国家严格控制的限价政策,在上下夹击下,企业既要维护自身的利益又要考虑国家的利益,怎么办,只能依靠国际与国内的差价来弥补其中亏缺。
国内尿素供大于求,关税制定的那么高,市场可能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市场将进一步混乱,最后可能两败俱伤。
近年来,我国化肥出口有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所占份额逐年增加,高额的出口关税必然影响到国际化肥供应量,完全有可能引起国际价格进一步上涨。世界是相通的,我国作为世界贸易活动中的一分子,必然会受到国际行情的影响,国内的价格估计也会随之攀升。(本报记者高志根据采访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