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农药市场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中药材生物农药研成惜成果转化有政策瓶颈
http://www.ampcn.com 2007-3-27 9:08:03 信息来源:四川在线 浏览:
“哈茨木霉T 23”———今后,这个拗口的药名可能会被很多四川药农熟悉。国家财
政部重点支持的农业科技示范项目,防治川产药材“麦冬”根腐病的一种生物农药,在三台县进行3年的示范推广后,24日通过专家组验收。
三台是东南亚最大的麦冬产地,全县常年种植有2万余亩麦冬。麦冬的根部块茎深植于地下,容易受到有害菌污染,造成根部腐烂、减产。喷洒农药,很难对根部起效。
省农科院经作所经数年研究,从土壤中提取一种对抗根腐病有效的“好菌种”哈茨木霉T 23,制作成一种粉状的生物农药。专家组验收结论,该农药对麦冬根腐病防治效果达到72%以上,麦冬增产18%以上,优质商品率可提高20%以上,同时无毒无残留。实验还证明,该农药对川芎、花生、瓜类等植物根腐病同样有效。
“这个项目成功,最大意义在于,终于有了专门针对中药材的生物农药。”省农业厅经作处副处长张红非参加了验收鉴定。据她所知,此前全国几乎没有用于中药材的专用农药,施洒在中药材上的农药基本是用于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的,存在残留现象。
眼下,“哈茨木霉T 23”最伤脑筋的问题就是成果转化。根据现行农药登记规定,每种农药只能针对一类植物病变进行登记,如果用防治麦冬登记了1次,防治川芎就要登记第二次,以此类推,而每次登记费用为数十万元。
麦冬的种植面积有限,全省约5万亩。以每亩用药1公斤/年计算,建一条年产5万公斤的生产线就可以满足需要。而售价10多元/公斤的农药,企业肯定没有研发生产积极性。张红非分析,“这就是中药材等‘小作物’专用农药很少见的原因”。
目前,科研人员寄希望于政府加大对该类研究、生产的扶持或补贴力度,也希望建设一套专用于中药材的农药登记体系。
【发表评论】
【
打印本文
】 【
关闭本页
】 【
大
中
小
】
相关信息
·
中药材生物农药研成惜成果转化有政策瓶颈
(2007-3-27)
·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登记药效试验管理工作的通知
(2007-3-26)
·
山西省封杀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
(2007-3-26)
·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农业应用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
(2007-3-26)
·
农药进口量增价跌折射产业软肋
(2007-3-26)
·
农药新品迭出 让人雾里看花
(2007-3-26)
·
营销策略小型农化企业该如何选择
(2007-3-23)
·
河南农药市场不容乐观
(2007-3-23)
·
山东新登记农药品种超300无一新成分产品登记
(2007-3-23)
·
未来5年世界生物杀虫剂农药市场的需求强劲增长
(2007-3-23)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