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28日,省植保总站在枝江市举行全省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根据各区域测报站调查的病虫基数,结合全省历史资料、耕作制度、品种布局、作物长势和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下半年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计下半年水稻病虫害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其中主害代“两迁”害虫、二化螟、纹枯病等病虫害偏重发生,局部稻区有大发生的风险,感病品种上的稻瘟病、稻曲病大流行风险较高;玉米螟、玉米纹枯病、大斑病、小斑病感病品种偏重发生;棉盲蝽、枯萎病、黄萎病、伏蚜局部偏重发生;果茶作物上,茶小绿叶蝉和柑橘红黄zhizhu、茶尺蠖、柑橘煤烟病、柑橘炭疽病等局部偏重发生,其它病虫害中等或偏轻发生。
一、水稻病虫
1. 稻飞虱。
中稻五(3)代3级,鄂东、江汉平原中南部局部4级,六(4)代4级,局部5级;晚稻七(5)代4级,局部5级。累计发生面积约2800万亩次。
主要依据:
(1)迁入偏早、但迁入量偏少。
我省通城县4月4日灯下见白背飞虱2头,比常年早7-27天。4月份累计单灯诱白背飞虱35头。天门市4月9日灯下见白背飞虱1头,比常年早24-35天。孝感市4月11日灯下见白背飞虱1头,比去年早9天。
截止6月19日,我省灯下累计见稻飞虱1519头,比去年同期(2337头)低35%,比近三年平均(1873头)低18.9%。
(2)见虫范围广,田间虫量偏低。
6月上旬普查,全省平均百丛虫量8.7头,比去年同期(32.2头)低73%,最高400头(去年同期605头)。
6月下旬普查,全省平均百丛虫量60头,比去年同期(164头)低63%,最高2500头(去年同期10000头);
(3)褐飞虱比例偏高。
6月上旬全省褐飞虱平均比例4.4%,比去年同期(0.1%)高97.7%,截止6月19日,我省灯下累计见褐飞虱265头,比去年同期(179头)高48%,比近三年平均(202头)高31%。
(4)南方迁入虫量较少,但后期上升较快。
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通报,稻飞虱在华南和江南早稻区迁入峰期偏迟,前期迁入量偏少,今年越南中南部虫源迁入华南的虫量较少,两广、贵州、湘南赣南上灯量和田间虫量都很小;但滇西南和滇南前期迁入虫量较大,4月中下旬有数千头的上灯峰,月末勐海灯下出现9500头的迁入峰。5月下旬末以来,稻飞虱持续迁入,主降区集中在华南北部、西南东部和江南南部稻区,多地出现迁入高峰,高峰日单灯诱虫量过千头。其中云南元江、丘北出现单日诱虫量过万头的高峰,广西大化、凤山,福建新罗出现单日诱虫量超过5万头的高峰。
(5)气象因素。
气候条件总体对稻飞虱迁入为害无明显不利影响。据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预测,预计2017年汛期(5-9月)降水量大部偏少。主汛期(6-8月)降水量除鄂西南南部和鄂东南偏多1-2成外,大部较历史同期偏少1-3成,旱重于涝。梅雨期(6.1-7.20)降水量南多北少,鄂西南南部、江汉平原南部及鄂东偏多1-2成;鄂西南北部至鄂西北、鄂北岗地偏少1-2成。梅雨强度较常年偏弱。7-8月鄂西北北部气温正常略低,其余大部正常略高。
另外,今年夏季将有5-7个台风从华南和东南沿海登陆我国,初次登陆我国的时间较常年偏早,平均强度较常年偏强,可能导致“两迁”害虫在局部地区出现大规模的集中迁入为害。
2. 稻纵卷叶螟。
五(3)代3级,局部4级;晚稻六(4)代4级。累计发生面积约1800万亩次。
主要依据:
(1)田间虫量偏低。
6月下旬调查,平均亩蛾量2.9头,平均亩幼虫量3.5头。均轻于去年同期平均亩蛾量40.9头和平均亩幼虫量251.8头。
(2)南方稻区虫源量较大。
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通报,5月底以来,稻纵卷叶螟田间虫量开始增加。华南稻区亩蛾量一般200-500头,高的1500-3500头。亩幼虫量一般1800-4500头,高的1.1-6.3万头,桂东南个别田块亩幼虫量达到12.88万头,比上年同期田间平均亩蛾量和亩幼虫量分别增加30.6%和55.1%。
(3)气象因素。
据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预测,预计2017年汛期(5-9月)降水量大部偏少。主汛期(6-8月) 降水量除鄂西南南部和鄂东南偏多1-2成外,大部较历史同期偏少1-3成,旱重于涝。气候条件总体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为害无明显不利影响。
3. 二化螟。
二代4级、局部5级,鄂西2级。三代4级。直播田轻于其它稻田。发生面积约2300万亩次。
主要依据:
(1)虫源基数。
6月上旬普查,一代二化螟在南部稻区发生基本定局,在中部稻区进入为害期,全省平均幼虫量138.7头/亩(去年同期353.8头/亩),最高3880头/亩(去年同期19000头/亩)。
当前全省平均亩残虫量191.9头,比去年同期(326.9头)低41.3%。平均枯鞘枯心率1.2%(去年同期1.6%)。虫量总体低于去年同期。
(2)水稻生育期不齐、桥梁田多。
中稻、晚稻播插期长,水稻生育期不整齐,鄂东南、江汉平原南部早、中、晚稻混栽面积大,桥梁田多,食料丰富,有利于二化螟的发生为害。
(3)抗药性增强。
据监测,我省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三唑磷、阿维菌素等常用药剂的抗性有不同程度上升,利于二化螟的发生为害。
(4)气象因素。
据气象部门预测,7-8月降水鄂西北和鄂东南偏多1-2成,其余大部偏少1-2成。7-8月鄂西北北部气温正常略低,其余大部正常略高。天气因素对二化螟发生为害没有明显不利影响。
4. 三化螟。
三代鄂东、江汉平原北部稻区2级,局部3级。全省发生面积约150万亩次。
主要依据:
(1)亩残虫相对较低。6月中旬调查,全省平均亩幼虫量6.7头,比去年同期(27头)低75.2%。
(2)混栽面积大,播插期不一致,水稻生育期不整齐,部分生育期适宜的田块,容易集中受害。
5. 稻瘟病。
早稻穗颈瘟3级,局部4级。中晚稻稻瘟病3级,鄂东南等常发区4级,其中感病品种和常发区有大流行风险。累计发生面积约1000万亩次。
主要依据:
(1)田间发生情况。
6月中旬平均病叶率1.2%(去年同期0.6%),部分田块高达22%(去年同期最高85%)。发生面积比2016年同期减少59.2%,发生程度轻去年同期。6月中旬普查,武汉、十堰、宜昌、襄阳、荆门、黄冈、咸宁、荆州等8市州12县区发病,发病县区比5月下旬(7县区)增加5个。5、6月份,我省各地多阶段性降雨,温湿度适宜,有利于早稻稻瘟病发生流行。
(2)优质稻种植面积扩大,多数品种抗病性差,如丰两优系列、Y两优系列等,在水稻破口抽穗期遇上连续阴雨天气,极有利于穗颈瘟的流行,特别是山区稻区,雾大露重,极易造成穗颈瘟的流行。
(3)气象因素。
据气象部门预测,7-8月降水鄂西北和鄂东南偏多1-2成,其余大部偏少1-2成。7-8月鄂西北北部气温正常略低,其余大部正常略高。今年阶段性降雨较多,田间湿度大,总体气候因素利于稻瘟病的发生。
6. 稻纹枯病。
大部分稻区4级,局部5级。全省发生面积约2100万亩次。
主要依据:当前各地早、中稻上发生普遍,菌源广泛存在。6月中旬调查,我省早稻纹枯病处于垂直扩展阶段,发生较重,全省平均病丛率7.1%(去年同期7.7%),最高83%(去年同期100%);平均病株率3.1%(去年同期2.2%),最高72%(去年同期48%)。
7. 稻曲病。
中、晚稻大部分稻区3级,局部4-5级。发生面积约700万亩。
主要依据:
(1)菌源充足。近年来稻曲病发生普遍,菌源广泛。
(2)感病品种种植面广。珞优、冈优、Y优、蓉优、扬两优、丰两优、华安501、两优培九等品种高感稻曲病。
(3)中晚稻生育期不整齐,抽穗扬花期遇阴雨天气的田块发生较重。
(4)气候因素无不利影响。今年阶段性降雨较多,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传播和侵染。
8. 水稻其它病害。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细菌性基腐病等病害在部分地方将有一定面积发生,有局部流行风险。
二、玉米病虫
(一)发生趋势。
1. 玉米螟。
二代3级、三代4级;发生面积约700万亩次。
2. 纹枯病。
鄂西南4级、鄂北岗地2级、其它产区3级;发生面积约400万亩。
3. 大斑病、小斑病。
大部地区2-3级、感病品种4级,发生面积约400万亩。
4. 玉米锈病。
大部3级,局部4级,发生面积约300万亩。
5 . 玉米褐斑病。
鄂北3级、发生面积约100万亩。
6. 玉米其它病虫害。
棉铃虫、高梁条螟、桃蛀螟等钻蛀类害虫全省大部3级,发生面积约300万亩次。
(二)预测依据。
1. 病虫基数。
目前一代玉米螟发生面积147万亩,江汉平原、鄂北岗地春玉米平均被害株率4.5%(通山)-19.1%(南漳),最高55%(枣阳),平均百株虫量8头(仙桃)-56头(咸安),最高280头(黄州区),一代残虫基数满足发生条件。大斑病发生面积19.2万亩、平均病株率0.9%(崇阳)-25.7%(当阳),最高70%(当阳)。小斑病零星发生、面积约2.5万亩。
2. 品种抗性。
我省部分品种抗病性较弱,如鄂玉系列较感纹枯病、锈病,蠡玉系列品种感大斑病,特别是近年引进的北方品种,在鄂西山区及丘陵产区病害发生较重。
3. 天气因素。
据气象部门预测,7-8月降水鄂西北和鄂东南偏多1-2成,其余大部偏少1-2成。7-8月鄂西北北部气温正常略低,其余大部正常略高。天气因素对玉米螟、大斑病等发生为害没有明显不利影响。
三、棉花
(一)预测趋势。
1. 棉盲蝽。
三代、四代大部3级、混栽区4级,发生面积约200万亩次。
2. 棉铃虫。
三代2-3级、四代3级、发生面积200万亩次.
3. 伏蚜。
大部棉区3级、局部4级,发生面积约100万亩次。
4. 棉叶螨。
大部棉区3级,发生面积约120万亩次。
5. 烟粉虱。
大部棉区2级、棉菜混栽区3-4级,发生面积约60万亩。
6. 枯、黄萎病。
老病区4级,发生面积约60万亩。
7. 铃病。
3级,发生面积约60万亩。
(二)预测依据。
1. 病虫基数。
各监测站6月20系统调查,目前2代棉铃虫主要在早发棉田为害,虫量较低,累计百株卵量5.7粒(新洲)-11.9粒(武穴)、百株虫量0.3(新洲)-0.5头(枣阳)。棉盲蝽平均百株虫量0.2头(钟祥)-1.3头(武穴)。棉蚜百株三叶蚜量一般在17.3头(武穴)-63头(公安),一般有蚜株率1.8%(鄂州)-7.6%(公安)。棉叶螨一般三叶螨量7.8头(天门)-132头(新洲),有螨株率5.1%(公安)-32%(新洲)。枯萎病一般病株率公安3.7%、钟祥3%,钟祥重病田块最高15%,其它县区零星见病。黄萎病一般病株率钟祥0.1%、公安2.2%、天门4.1%,公安县重病田块最高7%,其它县区零星见病。
2. 作物布局及品种抗性。
棉区玉米、蔬菜种植面积扩大,棉花面积减少,棉花与瓜菜套种(插花)面积增加。棉田的缩减,插花田、桥梁田的增多易造成棉铃虫、棉盲蝽等害虫集中为害。我省部分棉区棉花常年连作,枯萎病、黄萎病菌源大量积累,老病窝多。我省种植的棉花品种对黄萎病枯萎病抗性弱,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病害发生。
3. 田管因素。
我省种植的基本上是抗虫棉,棉田化学农药的施用次数和用药量减少,减弱了对棉盲蝽、棉蚜等害虫兼控作用。棉盲蝽为害时间比较长,发生期不整齐,世代重叠现象严重,防治较为困难;棉蚜、棉叶螨繁殖速度快,遇合适天气极易暴发为害。
4. 天气因素。
据气象部门预测,7-8月降水鄂西北和鄂东南偏多1-2成,其余大部偏少1-2成。7-8月鄂西北北部气温正常略低,其余大部正常略高。棉区天气因素对棉铃虫、伏蚜、叶螨、盲蝽等病虫害没有明显不利影响。
四、柑橘、茶叶
2017年柑橘、茶叶病虫整体中等至偏重发生,虫害主要有柑橘红黄zhizhu、柑桔大实蝇、锈壁虱、茶尺蠖、茶小绿叶蝉等,病害有柑橘煤烟病、炭疽病、柑橘疮痂病等。具体预报见表1。
(一)柑橘、茶叶病虫发生趋势。
柑橘、茶叶病虫发生趋势见下表。
表1 柑橘茶叶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
病虫名称 |
发生级别 |
发生面积 (万亩次) |
为害/发病高峰期 |
柑橘红黄zhizhu |
3级,局部4级 |
200 |
8-9月 |
柑橘潜叶蛾 |
2-3级 |
80 |
8-9月 |
柑橘蚧类 |
2-3级 |
60 |
7-8月 |
柑橘粉虱类 |
2级 |
80 |
7-9月 |
柑橘锈壁虱 |
4级 |
80 |
7月 |
柑橘炭疽病 |
3-4级 |
80 |
7-8月 |
柑橘煤烟病 |
3-4级 |
50 |
7-9月 |
柑橘疮痂病 |
3级 |
100 |
8-9月 |
茶小绿叶蝉 |
4级 |
100 |
7-10月 |
茶尺蠖 |
局部4级 |
30 |
7-10月 |
茶蚜虫 |
3级 |
50 |
7-9月 |
茶炭疽病 |
局部3级 |
40 |
7-9月 |
(二)预测依据。
1. 病虫基数。
各地6月中下旬调查,宜都矢尖蚧加权平均雌成蚧150头/百叶、若蚧130头/百叶,第二代柑桔粉虱加权平均320头/百枝,柑桔红zhizhu310头/百叶,疮痂病病叶率加权平均8.2%,炭疽病病叶率加权平均7.9%。丹江口柑橘红zhizhu虫量200-300头/百叶,矢尖蚧6-8头/百果,锈壁虱6-9头/百果,英山茶树尺蠖平均密度1.5头/m2,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5-23头。恩施利川茶尺蠖3.2头/m2,绿盲蝽2.3头/m2,小绿叶蝉18.6头/m2。
2. 天气因素。
7-9月份我省大部柑橘、茶业产区气温正常略偏高、降水略少1-2成,天气因素对柑橘、茶树病虫发生为害没有明显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