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0~11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政策分析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处长吴君杨表示,化肥企业的经营在淡旺季上应体现差异,淡季和旺季的化肥价格也要分明,这样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良性运行。
据悉,近几年国内化肥市场出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反常行情。在传统的备肥淡季,化肥价格意外上扬;而在用肥旺季,化肥价格却摇摇欲坠、未旺先跌。“目前国内化肥市场按说已经进入淡季,但多方都在博弈,厂家不愿让价,经销商不愿出手。我认为与其耗费时间在博弈上,不如一次性把价格降到合理的成本线上。之后在此基础上,每月将价格进行适当的上调,从而形成对未来市场相对稳定的预期,让买家敢买,让卖家也有信心。”吴君杨说。
而据记者了解,正因为这种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市场行情,使经销商对化肥淡季储备格外谨慎,流通企业的储肥积极性大大降低。河南一家农资公司负责人表示:“淡季时低价进货储备,原本希望到旺季卖个好价格,但价格的不规律,使得旺季价格反而低于淡季,价格差别和存储成本,大大增加了淡季储备风险。”
吴君杨表示,化肥淡储制度建立以来,全国各地没有任何地方发生肥荒现象,国家的淡储政策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一是缓解了化肥常年生产和季节消费之间的矛盾,缓解了企业的库存压力;二是淡季储备保证了重点区域内的化肥供应;三是淡季储备培养了行业内稳定、成熟的化肥经营者;四是淡季储备成为政府调控市场、抑制市场炒作的重要手段。
据介绍, 9月底召开的化肥淡季储备会已经将化肥淡储任务进行了分配。“今年我们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了80家注册资金在30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作为淡储企业。国家通过利息补贴,鼓励企业多存化肥,总体来看淡季储备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吴君杨说,“目前我们还在讨论研究明年的化肥出口关税政策,某些方面可能会进行微调。相信在化肥出口政策的调整下,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局面将会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