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资价格的上涨,农民种粮热情消减,逐渐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虽然国家对农民补贴的力度不断加强,但依然无法抵消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低迷、农民入不敷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近段时间以来,农资价格的猛涨,逐渐成为农民放弃良田,进城务工的最好理由,国家的粮食安全随之将面临威胁。
其实,客观分析国家的粮食补贴,对于全国数亿农民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远远无法“扑灭”农民购买农资、良种、农机具,以及灌溉、收割等产生的成本。如果遇到当年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更是血本无归。
农资涨价的原因是多方因素的综合体现,但应当从源头上寻找。
首先是农资原料价格的上涨。由于面临严峻的节能减排任务,许多省份相继关闭“两高”企业,同时多个地区强制推出“限电减排”措施,其中农药生产的最基础原料液氯和黄磷属于“两高”装置范畴。近期部分地区液氯和黄磷供应紧张,价格快速上涨,从而导致下游企业原料成本过高,农药产品价格随之抬高。同时,化肥价格的上涨与其原料天然气供应不足,磷矿石价格一路飙升有关。
其次,农资运输成本的上涨。随着汽油价格的上涨,化肥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提高,不少企业和经销商陷入困境。经测算,全国化肥平均运输距离约为500公里,按每吨百公里运输耗油20升计算,每吨成品油提价1000元,折合约每升提高近0.9元,每吨化肥运输成本约增加18元,总计每吨化肥到农户手里成本要增加近70元。这些成本的提升,最终需要化肥的消费者农民来承担。
第三,农资渠道成本的增加。农资经销商、零售商的经营成本也在增加。现在农村青壮劳力大多进城务工,农资商对售出的农资产品一般都提供送货上门服务,有的甚至把肥料运送到农户的田间地头,这些无疑增加了农资商的运输成本。同时,员工工资的逐步提升,也是农资商不小的一笔开支。
第四,农资行业近年来行业整合加剧。与过去不同,随着农资行业近些年的快速发展,小企业生产的假冒伪劣农资或低含量低价位产品逐渐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高品质、高价位的正规生产企业的产品。虽然产品品质得到了保证,农作物亩产量有所增加,但农民的投入成本与往年相比,依然是逐渐增加。那种每年投入几百元钱就能有收成的年代一去不复返,随之而来的是高投入和高产出的时代。
综合以上因素,农资产品价格的上涨是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外在表现。全国各大媒体在报道农资涨价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应当从根源上寻找农资涨价的根本原因,采取有力措施,为涉农单位开辟绿色通道,或者制定相应的政策倾斜措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效调节农资产品的价格,从而保证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