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报纸杂志,“换位思考”的文章屡见不鲜,其意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这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那么在农资经营中,是否也应该倡导“换位思考”呢?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从农资行业的现实来看,“换位思考”就是要求农资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摒弃长期在农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固有方式和行为习惯,逆向思维,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进行产品策划和创新的行为,最终确立自身品牌的市场强势地位和持续竞争力。单就农资经营而言,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换位思考”。
首先,要将为农户着想放在突出位置。长期以来,农资经销商考虑得最多的是自己业务利益的最大化,“能赚钱,多赚钱”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而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在购买农资时,考虑的则是“买得贵不贵”与“买得值不值”的问题。因此,为农户着想,替农户算细账,这是追求双方价值共同成长的正确思维。农资经销商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多介绍一些适销对口的农资产品,减少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中费时费力造成的成本增加,双方建立起互信与互助的机制,那么受益的无疑是广大农户和所有经销商了。
其次,要在经营细节上更加彰显人性化。例如有些化肥的包装,在设计时由于忽略了撕口问题,农户到田间施肥,不可能特意带把剪刀到地头,而又不能像撕扯食品袋一样用牙齿开启,这给农户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此外,方形的包装便于叠放、扁样的包装可以节省空间等,这些都是农资经营上的细节问题。农资经营者只有充分考虑到农户的使用习惯,做到了人性化服务,才会招徕更多的消费者,才能真正领悟“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所富含的哲理。
第三,要具有敢于自曝缺陷的勇气。任何一种产品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农资产品也不例外。在营销过程中,经销商不妨大胆自曝缺陷,实事求是地向农民介绍各种农资的性能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当一种新的农药和化肥面市之后,应在技术上认真指导农民,并告之新产品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共同为农民选择对口的农资产品做出努力,而不要一味地只考虑自身的营销利润。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诚信度,同时也可拉近与农户之间的距离,留住更多的“老主顾”,招徕更多的“回头客”。
由此不难发现,农资经营者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农资市场中屡战屡胜,最根本也最实际的做法就是把自己当成消费者,通过“换位思考”来筹划经营、设计包装、开展服务,以此来赢得口碑,从而尝到“农资蛋糕”中属于自己的那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