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赊欠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农资市场和农资行业健康发展的一大障碍。目前这种层层赊欠主要表现为:从使用农资的农民到经销农资的经销商,再到生产农资的厂家,都被挟裹在里面——农民赊欠村级经销商的,村级经销商赊欠镇级的,镇级经销商赊欠县级的,县级经销商赊欠厂家的,形成了一个长长的链条。其中,很多经销商的故意赊销行为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比如一些新品在推广初期,为进入某地市场,或想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一些厂家的业务员为完成厂里所下达的硬性指标,在推销产品过程中,往往主动采取赊销的策略:货卖完后结账,卖不了的退货。这样就使那些本来不打算赊欠的经销商也就顺水推舟地进行赊欠,这种风气也就由开始的不自觉变成了自觉,以至扩展到整个行业,且愈演愈烈。有的则演变成一种恶意要挟:想让我卖你的货,那就得先赊着,否则免谈。把一种本来是合作双赢的关系,搞成了一种像旧社会的绑票行为,使厂家或上游经销商很无奈。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近年来在很多地方的村级经销商,为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也采取了一种主动让农民赊欠的策略。像很多村级经销商一到农民用肥季节,不管农民愿意不愿意,就把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拉网式的挨门挨户送到农民家中:先欠着,等庄稼收下来以后再算账。就这样,很多农民由于爱面子,不好意思推辞,也就乖乖地留下使用了。经销商就是利用了农民朴实、善良、好面子的这种心理,把一些质量并不是很过关的产品推销给了农民。而很多农民也抱着一种侥幸心理:反正赊着,不用白不用。其实,分析现在农资市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赊欠问题,这种故意赊销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说这就是赊销问题的导火索。
“赊欠不仅坑了农民,也坑了经销商自己。”这便是日前笔者和一位农资同仁在探讨赊欠问题时他说的一句话。的确,赊欠使得经销商经营困难、举步维艰,他只能靠降低产品质量,以最大的利润空间来填补亏空,亏空越大,他就越想填补。众所周知,由于近年来农资市场的不正常和愈演愈烈的恶性竞争,使得经营正宗名牌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这就自然迫使一些经销商铤而走险,专门经营一些高利润根本不达标的地方小厂货,有的甚至干脆搞起了假冒伪劣。有的则是用正宗品牌做门面,现款的就向他们推荐一些质量可靠的产品,而赊欠的就向他们推荐那些利润高的劣质货。
“捣鬼有术亦有限”,农资赊欠当休矣!
厉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