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很多农资企业为加强产品广告力度,不惜花重金找明星、傍大腕,以期能塑造良好形象、强化品牌,能增加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笔者对于这种做法没有持任何否定态度,根据自己的经济势力搞一些广告,做一些产品宣传,的确会起到相当好的效果,有时甚至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过,笔者也坚持一条原则就是有多少钱,打多少谱,当多大官,管多大事,做到心中有数。不可盲目跟从、攀比,甚至不顾自身的经济势力,一掷千金,最后导致小蛇吞大象的后果。像前几年,就是一掷千金,以3.1亿元的代价而取得央视标王的秦池酒厂,最终还不是因为后续生产乏力,资金压力太大而败下阵来了吗?秦池品牌最终还不是因掺假被消费者淘汰出局吗?不过也有人说,秦池虽没有好的结果,没有好名声,最终不也是出名了吗?但这种出名能有何用?秦池酒现在虽说依旧在生产,但谁会说他们现在的日子就是因为当初的名声大振而好过呢?不也在白酒大军中孑孓生存吗?
笔者从一开始经营农资开始,“中化”肥一直是我手上的主推品牌,并且销量年年看好,农民使用后的效果反映也非常的好,自己心里也觉得踏实。平心而论,中化肥业这几年在笔者所在地区的电视上投放的广告的确不多,笔者也没有听到找过什么明星大腕。但笔者却正是从这一点找到了它的卖点,以此作为宣传的噱头:人家的化肥质量就是可靠,连广告都不做。这一点正吻合了“好酒不怕巷子深”这一古话,反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没有广告的广告更成了农民的信赖。如今把中化肥和另一种在电视视上广告很好的肥放在一起,把含量、标识相同、零售价格也完全相同的这两种肥放在一起,按一般道理,很多人、在很多地方一定会选择广告好的化肥。而笔者的实践证明,没有广告的肥也能卖得好。为何?农民会认为不广告的实诚,没有虚夸,物有所值,而广告的广告费哪里来,广告费用肯定会合在化肥里面,才有了这样的零售价格。农民会认为,别看两者的价格相同,其实两者的价值是不同的。
笔者之所以写出这个案例,前文早已说过这并非是想打击广告、反对广告,更不是否定广告的作用。这只能算是个个案。但我们农资人应该善于学习逆向思维,在遇到经销很多没有进行大力广告的产品或在该地区宣传不到位的产品,完全可以采取这种相反的策略。在众多广告包围之下,没有广告反而会成为一种新卖点。但无论如何,经销任何产品,质量才是过硬的看家本领。厉金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