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产品涨价相比,近期的农资价格上涨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事实上,眼下农资价格急剧上涨,给秋种中的农民增加了负担。
据省农委监测,与去年同期比,10月份尿素、碳铵、复合肥等肥料全面上涨,部分品类的涨幅甚至近20%。其中,尿素9月中旬的出厂价由月初的1530元/吨,涨至1830元/吨;作为磷铵生产主要原料的硫磺,由7月的700元/吨涨至现今的1300元/吨,造成磷铵成本每吨增加200元。
农资涨价,虽与人们的餐桌没有直接联系,但却不能忽视其“传导效应”。农资涨价,种植成本必然增加,进而动摇农产品价格稳定的前提和基础。稳定农产品价格,必须稳定农资价格。
近年来,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连续多年丰收,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市场的充足供应,这与国家不断出台的惠农政策,农民种粮效益明显改善有关。然而,农资价格过多上涨,必然侵蚀国家给予农民的政策红利,进而伤及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影响粮食生产,危及农产品供给。
据省农委的调查显示,这次尿素价格上涨已经对南部油菜产区化肥销售产生较大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尿素和复合肥销量下降了30%左右,农民都在等待观望化肥价格下降后再购肥,这势必影响到油菜生产。如果农资价格不能有效得到控制,继续上涨,必将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危害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而一旦农产品供给“打个踉跄”,农产品市场的稳定恐怕就要受到很大影响。
此外,农资价格上涨还可能导致农民为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廉价的劣质化肥、农膜和农药,从而造成土壤结板、农药高残留和农作物减产等问题。
稳定农资价格,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整顿农资市场,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控制农资价格的过快增长,调控好化肥农药及农资产品价格的合理比价关系。同时通过限价,通过市场竞争,淘汰一批生产条件简陋,技术水平低的企业,提高科技含量,拓宽农资产品的利润空间。
秋种是需肥旺季,约占全年用肥量的45%,必然对供求关系有冲击。因此,相关部门要建立和运用好淡季储备、旺季集中投放的机制,对市场进行有力的调控。只有农民种粮得到良好而稳定的收益,才会以更大热情、更多的投入从事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稳定才会有根本保障。(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