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农业在现代经济领域的划分中属于第一产业,从建国初期的以粮为纲到现阶段的服务“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和国家始终将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来发展。在方兴未艾的服务“三农”大潮中,邮政因与广大农村具有天然的联系而首当其冲,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可以说,依托网络、扎根农村、服务“三农”,让邮政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也让邮政探索出一片崭新的经营领域。
无疑,邮政涉足农资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农资领域是一个极具成长和发展潜力的市场空间,由于行业门槛低,所以无论是在生产环节还是在销售环节,企业都很容易进入。目前,行业内可谓是诸侯并起,群雄逐鹿。然而竞争虽然激烈,但却尚未出现一枝独秀的局面,或者说还没有形成一家可以统领市场的企业。
一直以来,邮政担负着普遍服务的义务,自身建立了覆盖城乡的网络。有了这些物质资源做基础,再加上邮政的百年品牌和信誉,笔者认为,邮政完全可以挥师农资市场,以网络为依托,以服务为保障,以规模经济为突破口,避开困扰中小农资经销企业的资金、网络、信誉等问题,成为农资分销市场的领军者。按照人们传统的思维,“规模大的店,质量更能有保证”,也就是说,品牌化、规模化经营,更易于得到政府支持和农民认可。
如果邮政农资分销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产品定位完全可以不再局限于种子、化肥、农药,而可以将农资器具等农业生产资料涵盖进来,给农民提供更多的选择。此举也能在深挖服务“三农”市场的同时,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话语权,借此与处在产销链条上游的厂商“讨价还价”。
邮政做农资,方法有待选择。从吉林省邮政公司近年来开展农资分销业务的实际情况看,渠道建设是迈向成功的基石。其实包括邮政企业在内,所有的农资经销商都梦寐以求建立一张高效、安全的网络。但是这张网究竟设计成什么样,终端要建多少才能满足业务发展和成本核算的要求呢?吉林邮政将网络设计定位在农村支局、“三农”服务站、代办点、代办员4个环节,将终端设计定位在“统一形象标识、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将经营人员定位在在当地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能人”身上。利用这一网络,吉林邮政在2008年春季化肥销售中实现了快速发展。渠道建设使吉林邮政的农资分销业务实现了良好开局,但是渠道的完善仍然任重道远。完善分销渠道包括硬件设施建设,诸如店面形象设计、产品展示、促销品的选择等等;还包括软环境建设,诸如对产品的介绍宣传、对客户的电话回访、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等。总之,完善渠道建设,发挥网络终端的作用,对邮政农资分销实现规模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奠定了规模,服务决定品牌。相对于其他农资经销商,邮政拥有更好的品牌和信誉优势,但是,在经营过程中,邮政既要注意与假冒伪劣的农资产品绝缘,保护农民切身利益,又不能轻敌,丧失开拓市场的主动权。欲与人争,必优于人。在农资分销这块市场空间里,邮政论能力可以说大,论资历却并不深。在同一起跑线上,开拓农村市场,邮政要从“能”行,尽快过渡到“真”行,这需要不断提升营销和服务实力。
在服务“三农”这片土壤上打拼,既要做看得见的农化服务,又要做看不见的理念沟通。只有赢得农民朋友的认可,农资分销业务才有可能继续推广。吉林邮政在广泛开展试验田、示范点的基础上,立足“讲台”,广泛聘请农业专家、厂家技术员到田间地头传授化肥、农药的使用方法,并接受农民朋友的咨询;同时,以遍布农村的邮政网点为窗口,在支局所通过VCD播放相关的农业科技知识和产品使用说明,让农民有直观的感受,并认真听取农民的意见,科学地加以总结。这一系列工作,在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同时,也为农民增产增收、发家致富提供了技术保证和信息支持,因此,拥有了众多忠诚的用户。
如今,邮政开展农资分销已经成功起步,并且在广大邮政干部职工的努力下,发展迅速,经济效益可观。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存在的问题。诸如在资金管理、欠费收缴等基础工作上还有进一步细化的可能,在业务规模高速扩大的同时,更要避免出现资金大量流失等经营风险,还要研究成本管理,深入落实对“三农”服务站以及代办点、代办员的监督机制,防止个别代办员打着邮政的旗号搞私自采购、积压邮政产品,或是将销售产品的收入挪为己用,这些问题都需要具体、细致地加以解决。
以服务“三农”为契机,邮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已经领先一招。从创业初期的网络建设、树立品牌、高速发展、抢占市场,到回顾自身的发展过程、总结经验、审视问题,邮政农资分销服务追逐的不仅仅是经济利益,还有社会效益。从我们“能”做,到成为服务“三农”的专家,邮政在农村播撒的应该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