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去年产销两旺的好行情,今年氯化铵市场继续保持一路上行的态势。到4月中旬,氯化铵市场价格已经普遍超过1000元(吨价,下同),最高出厂报价达到1300元。氯化铵正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
涛声依旧好年景
今年氯化铵行情与去年相似,总体行情较好。一方面受目前国际化肥市场货源紧俏、价格上涨的拉动,国内化肥将继续保持较高价位,尿素市场最高价格达到2500元,磷酸二铵最高价格突破5000元,带动氯化铵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受硫黄、硫酸价格狂涨的影响,今年以磷酸一铵、硫酸铵等为原料的高浓度复混肥、硫基复合肥价格大幅提高,农民难以承受,部分复混肥厂选择多生产低浓度复混肥、氯基复合肥,加之现在高浓度复混肥也可以用较多的氯化铵,这就增加了氯化铵的用量。而目前氯化铵产量仅占氮肥总产量的5%,货源比较紧张,价格逐步上扬也在情理之中。
居安思危虑长远
在当前形势下,氯化铵也应该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氯化铵发展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一是产量增加很快,氯化铵主要是联碱企业生产纯碱的副产品,两者基本上是1∶1的产出关系。随着近年纯碱产量的不断增加,氯化铵产量也在不断增加。今年氯化铵产量将在去年725万吨的基础上增加150万吨,达到875万吨,增幅达到20%。二是我国从2003年起氮肥就已经过剩,尿素年产能近年一直以300万吨速度增长。随着国家加征化肥类产品特别关税,氮肥市场供需格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氯化铵使用范围有局限性,不宜在烟草、马铃薯、甜菜、茶树等耐氯力较弱的作物和酸性土壤、盐碱性土壤上使用,也不适于作种肥和秧田用肥。三是随着化肥价格的大幅升高,一旦超过农民的承受能力,就可能出现施肥量下降的情况。四是目前我国氯化铵以粉状为主,90%的农业氯化铵都用于生产低浓度复混肥。而复混肥方向仍是向高浓度发展,目前低浓度复混肥产销增加,只是阶段性的暂时现象。氯化铵命运主要系于生产低浓度复混肥一棵树上,从长远看存在很大的隐患。
未雨绸缪谋升级
要消除氯化铵隐患,就需要多渠道地解决销路问题,包括增加出口量、增加工业氯化铵用量和直接施肥量。要利用国际市场化肥短缺、价格升高的机会,保持已经占领的国际市场,增加出口量。同时要进一步探索氯化铵的潜在用途。目前工业氯化铵主要用于电池、电镀、染织、精密铸造等方面。由于国内外对工业氯化铵的总需求数量有限,很难超过国内产量的10%,因此氯化铵的主要市场仍然集中在农业领域。
氯化铵适用于小麦、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尤其对棉麻类作物有增强纤维韧性和拉力并提高品质之功效。要打开氯化铵的直接施肥市场,首先需要改善氯化铵的产品物理性能,实现产品升级,即生产大颗粒氯化铵,并加大产品的销售及农化服务工作。颗粒肥料物理性能好、装卸时不起粉尘、长期存放不结块、流动性好、施肥时易撒布,并可实现飞机播肥、减少损失等要求,同时还可起到缓释作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此外,不同但大小相近的颗粒肥料可实现直接掺混,得到低成本的混配肥(BB肥),具有和复合肥同样的肥效。
氯化铵要造粒,就必须产干铵。增加干铵能力是调整氯化铵结构的基础。而且干铵本身效益也好于湿铵,按2007年干铵和湿铵价格分析,两者价差在200元左右。由湿铵生产干铵,蒸汽、电、折旧和人工成本仅增加33元左右,加上干燥、包装和重量3项损失45元,合计78元。即使干铵、湿铵价差缩小到100元,而目前湿铵出厂价提高,干燥、包装和重量方面的损失增大些,干铵和湿铵的效益也大体相当。
如果推广氯化铵造粒取得成效,可以增加直接施肥的数量,使农业氯化铵的销售由单一通道,变为复混肥和直接施肥两个通道。
近两年纯碱、氯化铵行情双双走好,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为氯化铵产品结构升级换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联碱生产企业不应当满足于现状,而应在好形势下谋求锦上添花,充分利用当前难得的契机,积极增加干铵生产能力,推广氯化铵造粒,为增加单独施肥量创造条件。同时努力探索氯化铵的其他用途,研究氯化铵的分解技术,为企业未来长远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