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1日,中国政府在多哈会议上,庄重承诺对外商逐步开放分销领域,承诺化肥的零售、批发和佣金代理市场在入世后五年对外开放。这样我国政府在加入WTO谈判过程中,就为中国化肥市场向世界放开争取了五年的过渡期。而到了2006年12月11日,化肥作为几类重点保护商品之一,五年的过渡期已经结束。2007年,应该算是对外商开放的第一个完整的年头。2007年年初,本人曾经大胆推出《2007年中国肥市七大猜想》,一年时间,是到了盘点验证的时候了。
一、 化肥价格体制改革的时间影响肥市
化肥价格体制的改革,要慎之又慎。不知道用“一棋触动全盘”来比喻是否为过?仔细回顾,就是2007年11月5日的一份《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价的通知》,说是为了疏导成品油价格调整对铁路运输成本的影响,决定自当日起调整铁路货物运价,实行统一运价的正式营业线和运营临管线货物平均运价水平,每吨公里提高0.2分,大秦、丰沙大、京原、京秦四线煤炭现行运价不变。整车农用化肥基价1为4.20元/吨,基价2为0.0277元/吨公里。还有就是国家发改委决定将工业用(包括发电及运输)天然气的出厂基准价格上调0.4元/立方米。自2007年11月10日起开始实行,中石化已将工业用天然气的出厂价由每立方米0.8元上调到1.2元,上调幅度达50%,万幸的是化肥生产用天然气暂不提价。业内专家测算,假如化肥用气价格同步上涨,“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仪”,气头尿素每吨的成本将平均上涨400元,成本的压力、竞争的优势,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出来。
去年12月份,国家发改委表示将在今年对石油、天然气的定价机制进行适度调整,新的石油价格将考虑到电价和新能源的价格,真正让农化界长长吁了一口气的是,相关会议上发改委领导表示对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继续实行价格优惠,稳定化肥等农资价格,而对因提高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影响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的农业生产支出,则通过提高农资综合直补作为补偿。
至于尿素、磷铵出口关税的调整,一直到2007年12月24日,才见到真面目,也是意味深长的。我们前面两篇文章已经详尽地谈论过。
二、 粮食价格小幅上涨,化肥需求不会下降
2006年底开始,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出现全面上涨,尤其是从麦收开始,全国范围内包括玉米、小麦、稻谷等主要粮食品种市场价格全面上扬。在农业产品的一片涨声中,农业板块对应二级市场的走势也在2007年屡次走强,成为当之无愧的强势板块。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农产品价格仍将在2008年继续攀升,农业行业景气继续维持高位运行。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迪乌夫去年十月份更就全球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放出狠话:“如果粮食价格继续上涨,即便看到食品问题引发的暴动,我也不会感到惊讶”。该组织还估计低收入的粮食进口国在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将花费2810亿美元用于进口粮食原料,这比2000年增长了一倍。去年年底,稳定国内粮价,抑制粮食出口也已成为中国政府宏观调控的又一着眼点,先是2007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麦、稻谷、大米、玉米、大豆等84类原粮及制粉产品的出口退税,再从2008年1月1日起,对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等57类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为期一年5%—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同时开始对小麦粉、玉米粉、大米粉3种产品涉及11个8位税则号的粮食制粉实行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陆续出台的三大调控政策,预计今年粮食供给有所改善,对于老百姓来说,只要种粮“有利可图”,就不会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三、 完善助农机制利于肥市发展
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从2004年6月9日温家宝总理在湖北枝江与曾祥华的那段谈话开始在全国开展。2005年秋季拨2亿元,建200个测土配方试点县;2006年拨5个亿,新建400个试点县;2007年拨9个亿,新建600个试点县,加上地方投入近200个县,全国测土配方施肥试点县达1400多个,农业部保守测算,该工程可使粮食增产5%,提高化肥利用率3%,每亩增加效益25元以上。
2007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达到427亿元左右,同比增长63%,中央财政实行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每年增加,2007年达到39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在中国健康肥市建立过程中功不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