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严重过剩、磷肥供需平衡、钾肥供不应求,三种化肥正好对应三种典型的市场供求关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必然,面临的形势和发展前景又将如何?
(本刊记者 鲁国顺)当前,国内化肥市场上尿素严重过剩,磷肥供求平衡,钾肥供不应求,三者分别代表了市场“过剩、平衡、短缺”三种典型的供求关系。在全球化肥市场一体化大背景下,三种化肥虽然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各有“一本难念的经”。记者结合日前在新疆召开的“第九届全国肥料双交会”上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的演讲,以及从有关部门收集的资料,对三种化肥所处的国内外形势,以及面临问题作一番分析和引申。
尿素:国际供需紧张 国内严重过剩
2006年全球尿素产能达到1.523亿吨,比上一年增长了4%,将近80%的增量在东亚,主要在中国,其产能净增800万吨,西亚增加200万吨,非洲60万吨,磷肥产能下降90万吨。预计2007年全球尿素产能1.57亿吨,2011年达到1.92亿吨,全球尿素产能增加3530万吨。从数据分析显示,2007年和2008年全球尿素产能供需紧张,2009年以后才能趋于缓和。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根据国际尿素需求状况分析,国际市场尿素供需偏紧,随着国际能源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对国际市场尿素价格形成支撑,并且可能推动价格继续上涨。而国内尿素市场却早已打破供需平衡,产能过剩酿成的恶果让整个行业陷入困境。
2006年,国内尿素产能4850万吨,比上一年增长12%,贡献了2006年全球增长的85%。当年产量为4578.60万吨,超过全年的表观消费量4445.6万吨,全国有270多万吨产能过剩。(见表一)今年我国尿素产量还将会有较大的增长,预计全年产量将突破5000万吨大关,年增长率10%以上,而全国尿素需求增长率为5%。严重的供过于求丝毫没减弱产能继续扩张的热情。我国尿素产能预计将从2007年的5600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7000万吨。今年,全国将有近600万吨过剩产能。大量过剩的产能国内销不完,出口国际市场又受阻。自2005年6月1日起,我国对尿素出口执行暂定季节性差别出口关税税率,1—9月份为30%,第4季度为15%。而当前国际尿素价格为250美元/吨,高额的关税让尿素出口企业价格优势减弱,出口的积极性受到打击。目前,全国60%的企业尿素出厂价跌破成本线,严峻的形势让整个行业为之震惊。
点评:过剩之痛
8月上旬,中国氮肥协会理事长紧急会议在北京召开,这给整个氮肥行业上了沉重的一课。这一课使我们深刻体会到:市场决不是万能的。
近几年,我国的尿素产能、产量逐年提高,超过实际需求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点企业并非毫不知情。各种场合、各种渠道都在不厌其烦地提醒:产能严重过剩会带来严重后果。但产能大肆扩张的步伐却并没有放缓,大型尿素装置轮番上马的消息不时见报。谁能刹住尿素扩张的“飞车”?也许有人会认为,市场这一只“看不见”的手自然会踩刹车的。因为供过于求之后,价格下跌,进入尿素的资本就会减少,“飞车”就会慢下来。此言确实有道理。
但如果我们完全寄希望于市场调节,其代价未免太大了。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匮乏,生产尿素需要大量的煤、天然气、电等资源,仅仅依靠市场调节难免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如果我们的政府调控部门能根据尿素市场的供求形势,适时调控尿素产能,那么,今天的局面何至如此严酷!
磷肥:全球原料上涨 国内形势逼人
2006年,全球磷肥消费量3678万吨(P2O5),其中发展中国家消费73%,发达国家仅占27%。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高浓度磷复肥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日益增长,2006年已经高达77%,磷铵已经占到磷肥的50%,低浓度的肥料只限于少数地区使用。低浓度磷肥的主要代表,磷酸钙的使用率在中国一直在下降,但在巴西、阿根廷及欧洲则反其道而行之,处于上升阶段,而大洋洲则基本保持稳定。
以往,我们一直宣传中国的磷矿石丰而不富,难以为继,但2005年底美国一家调查机构公布的“2005年世界磷酸盐储量”表明,中国磷矿资源储量世界第一,达到66亿吨,摩洛哥和西撒哈拉第二,是57亿吨。随着选矿技术的进步,以及磷矿石价格的提高,中国磷矿资源优势日益显著。2005年,我国磷肥产量、消费量均超过美国,居于世界首位。2006年产量达到1211万吨(P2O5),其中高浓度磷复肥820万吨,占磷肥总产量的67.8%,磷肥自给率达到99.8%,进口纯P2O52.6万吨(见表一)。需要特别关注的是,我国由于硫资源不足,去年进口881万吨硫磺,今年预计进口900到1000万吨硫磺。结果今年8月份之后,国际硫磺价格由79美元/吨上涨到220美元/吨以上,致使每吨磷铵(一铵、二铵)增加450元成本,每吨三元复合肥(NPK)仅进口硫磺一项就增加300元。我国硫磺进口量虽然极大,但在硫磺国际贸易中并没有话语权。受制于国外供应商,使得国内磷复肥生产极其被动。受原料上涨支撑,下半年国内磷肥价格涨势已定,农民对此肯定会有意见。即使磷肥顺势涨价,但一些生产企业也难逃亏损的命运,形势非常严峻。另据了解,近年来我国磷酸二铵年均农业消耗量始终保持在600万吨左右,2006年我国二铵产量589万吨,而预计2008年磷酸二铵产量将达到930万吨。我们不禁要问,今明两年新增的300多万吨产量仅靠农业生产消耗可能吗?如果国内销不完,只能依赖出口,但磷铵属于资源性产品,在国家限制资源性产品大量出口的政策环境下,一旦出口受阻或国际市场发生变化,国内磷肥市场将面临尿素一样的困局。
点评:平衡之忧
从美国这家调查机构传出“中国磷矿资源全球第一位”的消息让人感到振奋!丰富的磷矿资源使得我国磷肥产业不必受制于国外。
但我们千万不能忘记:我国高品质的富矿并不多,而且矿产资源不可再生,总会有枯竭的那一天。另外,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所需的磷肥关系国计民生。因此,绝不能任由磷矿无节制地开采,激起磷肥产能一路“狂奔”,最终步尿素产能严重过剩的后尘。当前,磷复肥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价格整体上处于高位,企业上马磷复肥项目的动力不小。加强磷复肥宏观调控正当时,国家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新上低水平的磷复肥建设项目,特别是在磷资源集中的地区;同时通过政策引导正在生产的磷复肥企业从提升选矿技术、加强经营管理等方面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磷肥行业,切勿步尿素后尘!
钾肥:国际行情看涨 国内产能渐增
全球钾资源十分丰富,已经探明的储量可供世界使用380年。但钾肥资源分布不匀,生产主要在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约旦等少数国家,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德国就占全球钾盐产量的76%。2006年全球钾盐产量4880万吨(KCL),比上一年下降10%。下降的原因,一是2005年全球钾盐生产活跃,中国和印度年底有大量库存,二是中国去年与钾盐供应商的代表——白俄罗斯谈判一直持续到去年7月份才签约,导致2006年钾盐上半年低迷,下半年供需紧张。
今年年初,中国与白俄罗斯尽快将今年的钾盐谈判价格确定,在全年的基础上每吨氯化钾上涨5美元,随后国际尿素、磷铵大幅度涨价,钾肥跨国集团也大幅度提高价格。以致于印度与白俄罗斯最终签约的氯化钾到岸价比去年每吨上涨50美元,达到270美元/吨,目前价格呈继续上涨趋势。
未来几年,全球氯化钾预计从2006年的6560万吨,增加到2011年的7630万吨,有1070万吨的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于加拿大、俄罗斯、中国、约旦和阿根廷。如果按年度计算,在2009年以前平均每年增加200万吨氯化钾,到2010年阿根廷新建的240万吨氯化钾将投产,除中国以外,大部分新增能力都将用于出口。国际化肥工业协会(IFA)预测,近期全球钾盐供应将会紧张,从中期看,2009年以后,钾盐供需关系趋于缓和。但是,由于钾肥集中垄断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钾肥跨国公司会人为制造资源紧张气氛,今后钾肥仍然将会在高位运行。
由于我国钾资源匮乏,产业发展和交通运力滞后,我国钾肥供需缺口很大,长期依赖进口供应。国内钾盐资源分布也不均匀,主要分布在青海和罗布泊,后者钾盐资源初步探明量为2.5亿吨,占全国钾盐探明储量的50%。青海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的钾盐储量为1.4亿多吨。近几年,青海、新疆钾肥产业发展很快,这不仅增加了我国钾肥的有效供给,提高我国钾肥的自给率,还可减少我国国际贸易风险。随着青海盐湖集团2006年生产氯化钾100万吨,青海中信国安百万吨级钾镁肥工程今年产能将达30万吨,2009年将达100万吨,“新疆国投”120万吨硫酸钾项目将于2009年建成投产,2010年,“三大钾肥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后,国内钾肥供需紧张的局面会有所缓解。但由于我国大部分探明钾资源都被利用,而钾肥的需求会继续增加,使得钾肥短缺的矛盾依然存在。2006年,中国氯化钾产量325万吨,钾肥自给率达到30%。到2011年中国钾肥产能可能达到500万吨,钾肥自给率将达到40%左右。(见图二)
点评:短缺之解
虽然我国钾肥自给率达到30%,但短期内钾肥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处境难以改变。当前,我们不仅要挖掘自产钾肥的潜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与钾肥跨国公司的谈判能力。
2005年我国钾肥施用量700多万吨,产量却只有176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76%。2006年,我国钾肥产量就翻了近一番。只有我国的自给率不断提高,对外需求逐年下降,才能增加我们对外谈判的筹码。假如自给率不升反降,垄断组织怎肯轻易让步!
与此同时,如何与这些钾肥跨国公司谈判也是企业、政府有关部门急需研究的课题。如何以最低的价格进口钾肥,不仅涉及到高超的谈判技巧,而且涉及到协调各方关系。只有步调一致、协作有力,才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争取最大利益。另外,钾肥工业还需加大“走出去”的步伐,通过境外资源勘探开发、与世界主要钾肥出口国签订长期贸易协议等措施,努力实现国内生产、境外开发、国际贸易各占1/3的目标,确保农业生产对钾肥的需求。
尾声:国际化肥此“增”彼“涨”
据IFA统计,2006年全球化学肥料消费比2005年增长了3.9%,大大超过了过去10年间的平均增速,中国和印度两个发展中大国比2005年大幅度增长,美国和巴西有所回升,其他消费国需求有所下降。
2007年,全球化肥业前景看好,全球化肥需求、价格在一片“涨”声中运行。据保守估计,全球需求将比2006年增长3.6%,多数肥料价格也达到了过去10年来的最高水平。2007年初,尿素、磷铵价格大幅度上涨,涨幅达到65%;一铵、磷酸、钾肥、磷矿石、硫磺等价格也大幅度上涨,今年绝大多数化肥产品和原料全球性供应紧张。此外,由于部分地区的货运量增加、能源价格高位运行,化肥海运费用也在一路上涨,最近达到历史新高。
中国是世界化肥贸易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各地化肥施用水平相差很大,东部地区使用量偏高,西部地区施用量偏低,化肥利用率普遍较低,化肥生产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应该增强责任意识,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为创建资源节约友好型社会做出更大贡献。(文中图表此处省略,详见当期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