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在国内化肥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国内目前无法改变的依赖进口的现状,使国内的钾肥价格走势不可避免地随国际钾肥市场的涨跌而起伏。特别是近期国际钾肥市场价格的大幅度飚升,日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本报将从近期开始,开设“聚焦钾肥”栏目,报道钾肥在国际和国内市场的价格变化及动态。同时,作为一个交流平台,我们热切地希望广大读者来稿来电,关注并支持我们的栏目。
2008年钾肥大合同谈判启动为时尚早
本报讯(记者 吴江)一年一度春飞尽,又是一年落叶黄。每年一次的钾肥谈判备受关注,特别是近两年,由于谈判方式的改变及日渐活跃的边贸力量的介入,也使谈判屡屡呈现亮点。而2008年的钾肥大合同谈判,由于国际钾肥市场价格的上涨和海运费的飙升,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自2006年底以来,国际钾肥价格一路狂飙。今年年初,巴西到岸价格分次上涨了60美元/吨。同时,目前另一大国际钾肥采购商——印度与各主要供应商签约的到岸价格也上涨了50美元/吨。借助这些订单的签定,国际供应商开始造势,为实现中方的最终涨价铺设道路。
目前有消息称,“中国钾肥经销商已经要求商讨有关2008年钾肥合同的价格”。但有关业内人士称,现在启动2008年钾肥进口合同谈判为时尚早,按照惯例,一般在9月份的TFI会议期间,才会提出关于谈判的时间表。而近几年的时间则更晚,都是过了传统的中国农历新年。
国内钾肥大采购商——中农集团公司副总裁郭雁民认为,在目前的国际钾肥价格高涨形势之下,谈判启动越晚对供应商愈有利,即使供应商尽快提出一个价格概念,进入实质性谈判的时间也会比较晚。因为如果供应商按照目前与其他国际采购商所签定的涨幅对中方提出合同价格,这一点,中国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国内采购商必然要有一个消化的过程。
而国内另一大采购商也认为,2007年,国际钾肥供应商从心理上认为在中方的价格上吃了亏,明年欲提价的心态可想而知,同时对明年的提价预期也更高。但是,在这种情形之下,也并不表明谈判时间会有所提前,因为早成交就意味着必须接受少提价或不提价。谈判的时间和价格,取决于双方谋求的最终平衡。
从目前情况来看,2008年的钾肥合同谈判无疑又是一场攻坚战。对此,国内大采购商表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记者认为,联合谈判内部消耗较大,取得多方利益一致较难,这是联合谈判方更需做好的另一种精神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