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化肥市场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国内化肥流通企业在垄断中艰难前行
http://www.ampcn.com 2007-4-19 11:35:13 信息来源:中华合作时报 浏览:

化肥市场,放而不开!(二)

  2006年夏天,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在一次化肥行业的重要会议上公开表示:为了应对国内化肥流通新形势,我国新一轮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即将开始,关于化肥市场放开的改革新政将在年内出台。然而,时隔近一年,这场被行业认定为“倒计时”的改革依然悄无声息。

  发改委公布的改革内容中明确指出:扩大国内流通企业规模,建立高效、畅通、竞争有序的流通体制;拓宽经营渠道,允许各种所有制类型的企业进入化肥流通领域;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必要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等。这场改革对于急需理顺的农资行业将成为一场“及时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曾经在有关会议上指出,从1998年到2006年,国内化肥市场经历了两次放开,但是两次放开背景不同,这一次放开将更全面、更彻底。

  改革尚在等待,而化肥流通行业的各种矛盾依然在蔓延,在部分地方,行业垄断、地方保护甚至愈演愈烈。专家指出,在化肥市场放而不开的境况之下,这已经成为化肥行业成长壮大的最大阻力。

  打造“龙头”

  近日,一份按着几十个手印的上访材料传到本报,浙江省象山县多位农资经销商联名反映:象山县政府出台文件,全面部署丰润农资公司独家搞农资连锁,强行加盟,实行五个统一经营。这一由政府出面打造“龙头”的地方政策出台后,引来象山县以及外来农资经销商的强烈不满,有人指出,这是地方保护主义以及行业垄断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死灰复燃”。

  象山县政府象政办发(2006)118号《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农资供应网络体系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丰润农资公司单方向县内各农资零售店签订独家连锁加盟协议,规定各经销商须向丰润农资公司上交加盟管理费每年500元,经营风险抵押金5000元,如不愿意加盟者则取消该零售店现有的营业执照。“这一文件的出台把经销商逼上了绝路,我们没有任何办法,敢怒不敢言。”经销商老马这样说。

  浙江一位农资公司老总认为,我国化肥流通体制改革已经是必然趋势,在改革政策未出台之前,地方出现这样的“演变”是可怕的,这种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资连锁”将把农资行业引入更加混乱的境地。他指出,这种表面上的“农资连锁化”,实际上是在以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的方式实现利益地方化、利益部门化,“象山事件”是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的倒退。

  记者在与象山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联系时,对方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有专家认为,农资行业需要培育龙头企业,但是首先要给所有人创造一个公平开放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龙头”企业是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不是依靠政府或者其它力量就能人为打造出来的。

  “老政策的力量”

  1998年国务院39号文件在农资流通行业被大家称之为“老政策”,在“新政策”没有出台之前,各地的农资企业实际上已经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突破了这份文件。然而,“老政策”毕竟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在农资行业它依然显现着巨大的力量。

  近期,有媒体报道:在河南省宜阳县,县政府去年6月发出了《关于做好化肥经营及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新的工商营业执照须经新成立的县农资市场管理领导小组审核后才能办理,而且必须交纳3000元左右费用才能盖章通过。在许多乡镇,商户在交纳了2000元左右“管理费”或“加盟费”、200元左右标牌费后,纷纷挂出了“某某农资放心店”的横幅和“农资经营承诺制度”、“农资经营规章制度四字歌”等标牌……

  然而,这只是基层农资市场体制混乱的冰山一角。吉林省梨树县农资经销商王柏新向记者介绍,在他们当地,农资企业给工商部门交“罚款”已经习以为常,工商部门收“罚款”的主要依据就是国务院39号文件。在“三驾马车”上挂靠的企业,虽然名正言顺,但在工商年检过程中,不交足了几千元“罚款”,年检也难以通过;而那些小经销商,有的没地方挂靠,就直接给工商部门交“罚款”,连营业执照都不用就可以卖化肥了。

  “事实证明,农资市场中的诸多矛盾正在蔓延,‘老政策’给工商部门创收提供了空间和机会。”东北一位农资企业老总这样说。

  有关专家表示,这些事件的本质就是“老政策”在背后撑腰的结果。专家呼吁,“老政策”已经老了,老政策的力量也没有多大了,“新政策”必须与时俱进,尽早出台。

  放开有多远?

  专家指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垄断将使化肥流通行业的良性竞争成为泡影,放开将成为行业的必由之路。

  从浙江象山到河南宜阳,再到中国的大东北,在农资流通市场奔涌的大潮中我们看到了不和谐的景象,也听到了不和谐的声音。“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善,中国农资市场永远都不会和谐。”一位经历了“象山事件”的农资经销商这样说。

  “垄断的最终结果将使一个行业发展的步伐受到牵制,一种强大的产业生命力被人为扼杀。”有专家这样说。垄断的存在是农资行业的现实,但是不管垄断出现在哪个角落,这种现实都需要一个新的政策将其打破。

  市场经济让垄断走开。一位学者表示,在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行业垄断、地方封锁必将在经济大潮中被淹没。化肥市场距离完全放开还有多远?要看政府对于化肥行业的决心和信心有多大。

作者:阴剑锋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国内化肥流通企业在垄断中艰难前行 (2007-4-19)
  ·尿素价格下滑 复合肥市场竞争激烈 (2007-4-19)
  ·解析现代农业的肥料科学发展观 (2007-4-19)
  ·近期国内化肥价格行情分析(4.19) (2007-4-19)
  ·一季度化肥进口大幅减少 (2007-4-19)
  ·国内钾肥市场价格行情分析(4.19) (2007-4-19)
  ·近期国内磷酸一铵价格又重拾升势 (2007-4-19)
  ·春耕时节肥价蠢蠢欲动 (2007-4-19)
  ·原料涨价产品难销,复合肥企业很无奈 (2007-4-19)
  ·化肥等农资价格专项检查在各地全面展开 (2007-4-19)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