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钾肥价格 25美元 话语权
影响指数:5星
持续近8个月的8轮钾肥谈判
持续近8个月的8轮钾肥谈判终于尘埃落地,中国与国际钾肥供应商签订了2006年进口钾肥合同,合同价每吨上涨25美元。此次,中国钾肥价格谈判由五矿进出口商会牵头,商务部、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农、中化及部分边贸企业均有参与,这种抱团谈判的方式在钾肥价格谈判的历史上尚属首例。
今年外方提议钾肥价格在去年的基础上上涨40美元/吨,经过双方持久谈判最后敲定合同价每吨上涨25美元。可以看出,这个25美元是能够体现中国在国际钾肥市场的“话语权”的25美元。今年的谈判结果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然而,谈判的艰辛似乎也预示着2007年的钾肥谈判道路依然曲折。
关键词:创新 价值 榜样
影响指数:4星
农资行业首次树立精神榜样
2006年10月22日,在第二届中国农资总裁圆桌论坛上,由《中华合作时报?农资专刊》和《中国农资》共同组织的2006年度中国农资行业创新人物及最具价值品牌评选活动揭晓,天脊集团总经理王光彪等在内的20位农资人获得“2006年度中国农资行业创新人物”,“撒可富”等37个肥料品牌入选“2006年度中国农资行业最具价值品牌”。
关于此次评选,业界一致认为,表面是一些人物和企业获奖,更深层次是这次活动为中国农资行业树立了一批精神榜样,而这个榜样群体的崛起对于正在奋斗中的中国农资行业意义深远。在大力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的大背景下,培育和打造中国农资行业的民族品牌已经成为应对全球化竞争的必由之路。行业的健康成长需要榜样的牵引力,正是这些榜样,以自身的精神成就着企业的生产力,乃至整个行业的生产力。
关键词:假冒伪劣 诚信宣言
影响指数:3星半
农资流通企业集体签署“诚信宣言”
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于3月13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农资诚信助农启动仪式暨重点农资流通企业联合签署‘诚信宣言’活动”,并向业内农资流通企业发出倡议:依法诚信经营,全心全意服务“三农”活动得到了国内30多家重点农资流通企业的积极响应,他们联合签署了“农资诚信宣言”。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中国农资流通协会会长顾国新在会上发表讲话说,一直以来,供销合作总社充分发挥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展农资市场规范整顿工作,努力为农资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他要求农资流通企业能够认真履行承诺,牢牢把握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坚决杜绝经销假冒伪劣农资的失信行为;要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主动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信用监督管理,带头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企业信用等级和竞争实力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农药残留 贸易壁垒
影响指数:3星
“肯定列表”影响我国农药产品结构
日本于2006年5月29日开始实施食品中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要求食品中农业化学品(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的含量不得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对于未制订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要求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一律标准”,即0.01毫克/公斤(0.01ppm)。
与以往的许多制度相比,该制度涉及的所有农业化学品的管理,范围之广、标准之严堪称前所未有。其残留限量新标准中仅“暂定标准”就有50000多项,涉及农业化学品700多项,而“一律标准”更是涵盖了“暂定标准”之外的其他所有农业化学品和农产品。专家称,这样一项带有明显贸易壁垒痕迹的检测制度施行后,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我国农药产品结构的调整。
关键词:氮肥品牌 首次入围 中国名牌
影响指数:3星
13个氮肥品牌首次入围中国名牌企业
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布了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在参评的92类产品中,共有532家企业生产的556个产品成为“中国名牌”产品,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昆仑”等13个尿素品牌首次荣获此项荣誉。
据悉,此次13个尿素品牌的入围,与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的努力分不开。早在2002年,协会就注册了“绿飞”商标,创造性地提出由氮肥生产企业自愿使用这个商标,共同把它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的名牌。在今年3月份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公布的《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中,原本根本没有尿素产品目录。对此,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上书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力陈氮肥业在推进我国农业进步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性,争到进入评价目录的资格。最终凭借中国氮肥企业良好的质量、效益和市场评价,摘得13个“中国名牌”桂冠。
关键词:放开 合作 连锁
影响指数:3星
市场适度放开
2006年12月11日,化肥分销行业对外资放开,但是放开只是一定程度上的开放。根据商务部颁布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第十八条对外资进入中国做了明确的规定:统一外国投资者在境内累计开设店铺超过30家以上的,如经营商品包括农药、农膜、化肥等商品,且上述商品属于不同品牌,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外国投资者的出资比例不得超过49%。在其补充规定中允许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设立独资公司、合资或合作企业经营化肥、成品油、原油的佣金代理业务、以及化肥的批发和零售业务。但是同一服务提供者开设店铺超过30家的,如果涉及到农药、农膜、化肥,且属于不同品牌、来自不同供应商的,其出资比例不得超过51%。
合作是主旋律
12月7日—8日,在哈尔滨召开了“第七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议暨2006中国磷肥产销会”,“工商联手为发展农业做出更大贡献”的条幅引起了所有与会者的关注。10月24—25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化肥市场对外开放的机遇与挑战高层研讨会”,认为农资流通必须全面联合,不仅要搞好流通与生产的联合、国内与国际的联合,还要把农民组织起来形成生产资料合作社或化肥合作社。
连锁是方向
2006年10月20日,商务部印发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培育出10家年销售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大型农资流通经营企业,商务部在资金和政策上都为发展农资连锁提供支持。截止到2005年末,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农资连锁经营、配送的企业有1176家,发展连锁、配送网点6.74万个; “中国农资”、 “苏农”、 “邦力达”、 “众联”等农资连锁品牌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关键词:整合 并购 转型 重组 巨头
影响指数:3星
整合:增强国有资本影响力
9月19日,云天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对所属云南三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富瑞化工有限公司、云南红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江川天湖化工有限公司、云南云峰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五家大型磷复肥企业进行内部整合重组和收购,成立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正式。
资料显示,整合重组后的云天化国际总资产已达77亿元,净资产24亿元,拥有高浓度磷复肥42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跃居中国之首,亚洲第一,世界第三,成为中国磷复肥业的“航母”。对此,中国磷肥工业协会理事长武希彦评价说:“云天化国际的成立,标志着磷肥行业拉开了产业整合的帷幕。”
并购:美丰渐有翘楚之势
曾经是国家小氮肥企业的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现在的发展势头正旺,已经具备了问鼎氮肥企业老大的实力。2006年6月29日,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参加甘肃新刘化(集团)有限公司股权交易竞买投资,持有新刘化集团总股本的45%,并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签订合同。公司借此以甘肃为中心,建立了覆盖西北地区的销售网络,把新刘化集团打造成公司在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发展平台。2006年8月26日,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与贯通有限公司、宁夏丰友化工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持有捷美丰友100%的股权。扩大了公司在华北、西北等北方市场的占有和影响。宁夏及周边地区的天然气储量相对是比较丰富的,同时还可以从青海、陕西等省获得用气支持,因此原材料供应能够得到较好保障。
重组:中国化工集团欲超千亿
2006年1月18日,河北省沧州市政府与中国化工集团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化工集团以增资扩股的形式出资控股沧州大化集团60%的股权。由于沧州大化集团持有沧州大化68.35%股权,中国化工集团成为沧州大化的实际控制人。根据这一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化工集团将以沧州大化的发展建设为平台,打造中国化工集团的沧州化工产业基地。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的目标是资产超过1000亿元、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并购、重组的手段不可或缺。
转型:多元化策略化解市场风险
渭化集团是陕西省最大尿素企业,但产品单一一直是他们的一块心病。为改善产品结构,渭化集团于2006年5月中旬建成投产了二期“双甲”工程, “双甲”装置不仅高负荷运行,而且成功实现了化肥装置与“双甲”装置在水、电、汽、气化气等方面的联动、互通和切换,为灵活调节各装置负荷扫除了技术障碍。巧的是,从7月开始,国内尿素价格急转直下,甲醇和二甲醚价格却持续走高。企业的市场风险迎刃而解。
内蒙古乌拉山化肥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是一家小氮肥企业,年底除了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等措施外,他们还考虑对尿素进行深加工,生产复合肥和硝基缓释肥。
巨头:中海油已露霸王之相
中海油公开宣称要做世界级的化肥生产商。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因为领导了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涉及金额最多、影响最大的海外收购大战——中海油并购美国石油业巨头优尼科而蜚声世界。2001年初,中海油用4亿元人民币收购了“休克鱼”——海南富岛化肥厂,中海油形成了一条从天然气到化肥的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今年9月中旬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形成年产200万吨尿素的生产能力。中海油欲与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CNCCC)合并,而后者正是中国著名磷复肥企业中阿化肥有限公司的大股东。2005年12月,中海油完成了对内蒙古天野化工的并购,中海油的化肥板块已形成一南一北两大生产基地。2006年4月17日,中海油正式控股海南省重要港口八所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