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到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农药进出口发展态势良好,从出口量,产品竞争力,品种结构等多方面表现出我国农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农药出口量和出口金额保持双增长的势头,并且农药出口的品种数还在继续增加,目前,在我国取得登记的农药有效成分约600个,其中90%以上都有出口。出口市场范围也在不断扩大,2005年我国农药出口到世界的156个国家,目前世界绝大多数使用农药的国家都能见到中国的农药产品,中国农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和肯定。 我国农药国际竞争力增强主要表现在:一是出口发达国家比例增长明显。2005年,长期以管理严格、对农药产品质量要求高而著称的美国,成为我国农药出口的第一大国。同年,澳大利亚、日本、德国及欧盟国家的出口量和出口金额也有大幅增长。二是我国农药产品质量标准提高。目前,我国生产的大宗农药原药产品质量都相当于或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标准。三是在贸易争端中逐渐成熟。如浙江新安集团股份公司,在世界草甘膦的主要使用国家和地区———欧盟、澳大利亚、巴西和阿根廷,连续遭遇8次反倾销之战,在与大型跨国公司反倾销不断抗争的过程中,逐渐成长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农药出口中,品种结构日益合理,品种规模逐渐增大。2005年我国除草剂出口量为20.35万吨,占总出口量的44.4%,杀虫剂出口量为15.3万吨,杀菌剂出口量为10.15万吨。出口的农药品种结构与世界农药市场结构几乎一致,充分说明我国出口农药品种的合理性。 同时,农药出口企业的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出来。2005年,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的企业有100家,比2004年增长18.2%,其出口额占当年总额的70%;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39家,出口额占44.43%;超过2000万美元的企业有10家,出口额占20.7%。我国农药出口企业的规模明显增大,出口规模效应逐步明显。 我国农药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化。2005年,农药出口总金额百分比有了一个微妙的变化,亚洲和拉丁美洲两个传统市场的市场份额下降了8%,欧洲和北美洲两个高价市场的市场份额上升了7%,结合今年年1~8月的数据,这个趋势更加明显。 出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其他方式为辅。2005年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农药14.16亿美元,占全年出口额的87.1%,进料加工占11.6%,其他方式还有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边境小额贸易等。值得指出的是,在稳定和开拓市场的基础上,一些有远见的农药企业已经开始在国外建农药生产或加工厂,或建立销售渠道如连锁店等,为我国农药产品、农药技术、服务走出国门,服务世界开拓了新的领域。
相关链接 2006前三季度我国农药进出口分析 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农药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截止到9月底,出口农药43万吨,出口金额13.7亿美金,与2005年同比分别增加14.39%和12.59%。今年我国农药一季度出口量和出口金额较2005年同期仅增长了4.33%和3.60%,在经过一季度恢复和缓慢增长后,第二季度出口恢复高速增长,4~6月份农药出口量达12.7万吨,出口金额达4.13亿美元,较2005年同期分别增长23.67%和17.63%;第三季度农药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7~9月份出口量为11.4万吨,出口金额为3.51亿美元,较2005年同期分别增长15.88%和18.33%。 农药进口方面,2006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农药1.8万吨,进口金额8700多万美元,与2005年同比分别下降44.58%和37.06%。
作者:江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