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是威胁我省小麦生产的重要害虫之一,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麦粒干瘪、空壳。由于该虫发生危害隐蔽性强,防治时期短,一旦忽略防治,可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为此,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各地植保机构进行了严密监测,先将预报结果和近期防治计划汇报如下:
一、我省小麦吸浆虫发生趋势预报
根据当前各地小麦吸浆虫淘土调查结果,结合小麦生长进度、气象预报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我省小麦吸浆虫总体中等发生,发生面积约1330万亩,大名、巨鹿、栾城、正定、枣强、定州等地的局部区域将出现高密度的地块;防治适期比历年略偏早,中蛹期防治适期:中南部为4月16-23日,北部为4月21-26日;成虫防治适期:南部为4月28日-5月3日,北部为5月7-12日。预测依据:
(一)虫源基数
经过近几年各地严密监测、准确预报,科学防控,小麦吸浆虫总体发生程度有所降低。据4月中旬各地淘土调查,全省平均2头/样方,全省平均值比近五年平均值(2.9头/样方)减少31%,比近十年平均数(3.8头/样方)减少47%,但在部分地区的个别田块仍有高密度发生区,最高达287头/样方(栾城区)。当前我省小麦吸浆虫处于幼虫上升阶段,中南部地区小麦吸浆虫大部分以幼虫虫态分布于7厘米之内的土层内,预计其发生期较常年略偏早,与去年相当。
(二)气象因素
去年冬季气温偏高,对小麦吸浆虫越冬比较有利。去冬今春麦区气温一直较常年略偏高,虽然降雨不多,但是麦田土壤墒情一直不错,加之4月以来出现了2次大范围的降雨过程,对吸浆虫幼虫的上升非常有利。据省气象部门预报,未来十天全省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唐山、廊坊、沧州、衡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未来两天麦区还将出现一次大范围的降雨过程,有利于小麦吸浆虫的化蛹和出土。
(三)小麦生育期
受去冬今春气温偏高的影响,当前大部分麦区小麦生育期较常年偏早3天左右,因此,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与小麦生育期高度吻合,预计小麦吸浆虫的发生也比常年略偏早。
二、小麦吸浆虫监测工作开展情况
为全力做好今年小麦吸浆虫监测预警工作,省植保植检站在小麦返青后就组织各地开展了春季小麦吸浆虫基数调查,普查面积近1000万亩次,准确掌握了各地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区域和需要防治面积。
3月上旬在沧州市召开了“2017年全省农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会商及培训会”,会商分析了“小麦吸浆虫发生趋势”,并部署了春季的监测预警工作,同时制定了《2017年河北省小麦吸浆虫防控预案》。
会后各全省各地进一步强化监测工作,严密监测幼虫上升活动和蛹发育进度,不断修正中蛹期防控关键时间,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
截止目前,全省展开吸浆虫系统调查达300余批次;省植保植检站于4月11日发出《河北省2017年小麦吸浆虫发生预报》,全省共发布预报100多期,报表、周报400多期次。
三、近期的防控计划
近期省植保植检站将组织各地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宣传防控技术,科学指导防治,形成全社会科学防控的氛围,预计防治面积达1000多万亩次,保证我省夏粮生产安全。
(一)防治策略:每小方土样(10×10×20cm)有虫蛹4头以上的高密度发生区要重点抓好中蛹期土壤处理和成虫期喷药防治两个关键环节,一般发生区做好成虫期喷药防治即可。
(二)防治技术:
1、中蛹期防治:可在小麦孕穗期选用辛硫磷、毒死蜱等制成毒土,顺麦垄均匀撒施,撒在麦叶上的毒土要及时用树枝、扫帚等辅助扫落在地表,撒毒土后浇水效果更好。
2、成虫期防治:小麦吸浆虫成虫畏强光、高温,常以早晨和傍晚活动最盛,所以调查成虫和喷药防治的最佳时间是明朗无风的7-10时和15-18时。在小麦抽穗达到70%时,每10复网次有成虫25头以上,或用两手扒开麦垄,一眼能看到2头以上成虫时,抓紧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等农药进行喷雾防治。重发区可每间隔3天连续用药2次,确保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