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区县系统监测,结合天气和二麦生育期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本市二麦病虫发生趋势为中等偏重发生程度,发生面积为106万亩次。其中:小麦赤霉病中等偏重发生;大麦赤霉病偏轻至中等发生;小麦白粉病中等偏重发生;麦类蚜虫中等发生,其中小麦蚜虫为中等发生,大麦蚜虫中等偏轻发生;粘虫中等发生,北部偏重;灰飞虱轻发生。为有效控制病虫为害,保证二麦产量,望各区结合生产实际,切实做好防治工作。
一、发生趋势分析
(一)赤霉病
1、发生程度
小麦赤霉病为中等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29万亩。大麦赤霉病为中等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4万亩。
2、预报依据
(1)菌源:小麦赤霉病近年来发生较重,连年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有利病菌田间繁殖,田间菌源充足。今年稻桩子囊壳3月7日奉贤始见,始见期比去年提前。3月30日调查,全市稻桩子囊壳平均穴带菌率7.34%,株带菌率为1.29%,最高穴带菌率66%(金山),株带菌率13.53%(金山),与去年同期相仿。子囊壳成熟度以零级和一级为主,成熟度指数在10以下,比去年同期略早。随着4月份温度回升,预计子囊孢子释放期可以从4月初开始,释放高峰期可延续到4月下旬,与小麦的抽穗杨花期吻合度较高。
(2)天气:据市气象部门预测,4月全市降水略少,气温略高。预计全月降水量在60~90mm,雨日9~12天,主要降水时段出现在4月中旬前期(11-13日)、中旬后期(18-20日)和下旬末(27-29日)。预计4月平均气温为15~16℃,较常年平均15.3℃略偏高。极端最低气温为8℃。冷空气影响上海时段为4月上旬后期-中旬前期(9-11日)、中旬后期-下旬初(19-21日)和下旬末(28-30日)。
(3)小麦品种及其生育趋势:受去年三秋不利气象条件影响,2016年全市小麦播种时间差异大。11月20日前播种的小麦目前全市比例在47%,预计3月底开始抽穗,4月5日前后扬花;11月下旬播种的小麦面积占17.6%,预计4月5日前后抽穗,10日左右扬花;12月份播种的小麦预计穗期在4月8日至10日,扬花期在4月15日至20日。全市小麦花期持续时间长,与赤霉病菌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吻合度高。
(二)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20万亩。扬麦20、扬麦158等品种对白粉病抗性衰退明显,华麦5号、罗麦10号等品种易感白粉病,这两部分品种占全市种植面积的55%左右。目前全市白粉病发病率低,但在华麦5号品种上,平均病株率2%,病叶率0.5%,最高病株率达15%。预计进入4月份温度回升后,白粉病病株率在感病品种上将快速上升。
(三)麦蚜
预计为中等发生, 发生面积33万亩。前期温度低,田间虫量较少,3月下旬虫量开始回升。3月30日调查,全市平均有蚜株率为33%,幅度3.8%~66%,百株蚜量67.4头,幅度6~头,高于去年同期。随着近期气温升高,预计4月中旬小麦进入穗期后麦蚜将迅速上升,重发田块如忽视防治将出现枯黄点或枯黄片。
(四)黏虫
全市预计中等发生,北部地区可达偏重发生程度,全市总计发生面积15万亩。糖醋液诱蛾3月上中旬出现多次诱蛾高峰, 3月1日、6日、11日、20日跃进农场单钵诱蛾分别为:116头、149头、142头、120头。2月15日至3月31日全市糖醋液单钵累计诱蛾为359头,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的79头。3月份以来全市平均百把累计诱卵块52块,高于去年同期的16.84块,诱卵高峰期出现在3月24日、28日。随着近期温度回升,3月下旬产的卵块预计在4月8日前后进入卵孵盛期,最佳防治时期在4月15日至4月20日。
(五)灰飞虱
预计轻发生,发生面积5万亩。3月30日全市普查,灰飞虱平均亩虫量0.02万头,幅度在0~0.06万头,虫量与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维持在低位。
>二、防治意见
1、防治对象和适期:
(1)大麦在齐穗期防治一次,防治重点是赤霉病。
(2)小麦防治2~3次。第一次在扬花初期(见花打药),主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兼治蚜虫;隔5~7天进行第二次防治,主治小麦赤霉病、蚜虫,兼治白粉病、灰飞虱、黏虫。若花期阴雨天多,应争取第三次防治。
2、药剂选用:
(1)防治赤霉病: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毫升;或者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50毫升;或者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80克。
(2)防治白粉病:亩用40%粉唑•嘧菌酯悬浮剂30克,或者12.5%腈菌唑乳油20毫升~30毫升。
(3)防治麦蚜: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
(4)防治粘虫:亩用20%哒嗪硫磷乳油50~60毫升。
3、注意事项:
(1)小麦播期差异大,防治适期要根据各区小麦生育期进行分片指导;
(2)在防治适期如遇过程性天气或连续阴雨天气,要抓住晴天突击防治;
(3)一定要用足水量,并根据用水量适当调整用药量,避免药液浓度过高造成药害。一般常规手动喷雾器每亩用液量40~50公斤,弥雾机15~30公斤,用细雾喷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