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7日,全国农技中心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全国小麦主产省(区、市)的测报技术人员和科研教学单位植保、气象方面的专家参加会议。会议在综合分析病虫发生基数、小麦品种布局和耕作制度等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天气趋势,预计2017年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呈重发态势,发生程度重于常年,赤霉病大流行风险高,条锈病和穗期蚜虫分别呈偏重和大发生态势。
一、发生趋势
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蚜虫和吸浆虫是影响小麦中后期生长的主要病虫。预计发生面积为9.9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5.2亿亩次,虫害发生4.7亿亩次(表1)。
表1 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和区域预测表
病虫种类 |
发生面积(万亩) |
未来重点发生区域 | ||
目前 |
未来 |
合计 | ||
赤霉病 |
零星 |
11000 |
11000 |
江汉、江淮、黄淮、西北和华北南部 |
条锈病 |
1110 |
4150 |
5260 |
江汉、黄淮、江淮、西北东南部、新疆北部西南东部 |
白粉病 |
760 |
10600 |
11360 |
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华北、西北 |
纹枯病 |
8290 |
5400 |
13690 |
黄淮、华北南部、江淮、 |
叶锈病 |
160 |
5190 |
5350 |
江淮、黄淮、华北、西北 |
其他病害 |
530 |
5170 |
5700 |
大部麦区 |
小计 |
10850 |
41510 |
52360 |
- |
麦蚜 |
2920 |
20700 |
23620 |
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北 |
麦蜘蛛 |
4560 |
5300 |
9860 |
黄淮北部、华北、西北 |
吸浆虫 |
零星 |
2600 |
2600 |
华北、黄淮、西北 |
地下害虫 |
1200 |
4400 |
5600 |
华北、黄淮、西北 |
一代粘虫 |
零星 |
770 |
770 |
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 |
其他虫害 |
500 |
3500 |
4000 |
北方大部麦区 |
小计 |
9180 |
37270 |
46450 |
- |
合计 |
20030 |
78780 |
98810 |
- |
(一)主要病害
赤霉病:呈大流行态势,接近上年,重于常年,流行面积约1亿亩,需预防面积约2亿亩次。其中,江汉和江淮麦区大流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西南大部、黄淮北部、华北南部、西北大部中等流行。药剂预防适期为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江汉和江淮为4月中下旬,黄淮和华北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西北大部为5月上中旬。
条锈病:总体偏重发生,重于上年和近年,发生面积约5000万亩。其中,汉水流域大发生,西南大部、黄淮南部和西北东南部及新疆北部偏重流行,黄淮北部和西北部分麦区中等流行,华北等其他麦区偏轻发生。流行盛期,西南和汉水流域为4月份,黄淮和华北南部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西北冬麦区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春麦区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白粉病:总体中等发生,接近上年和常年,发生面积1.1亿亩。其中,江苏和安徽的沿淮、淮北和沿海以及河南北部偏重发生,黄淮、江淮和华北及西北大部中等发生。发生盛期,江汉和江淮麦区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黄淮麦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华北和西北麦区为5月份。
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接近上年,发生面积1.4亿亩。其中,江汉、江淮和黄淮大部偏重发生,华北大部中等发生,西北大部麦区偏轻发生。发生盛期,江汉、江淮南部目前已开始侵茎,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叶锈病、根腐病、全蚀病、叶枯病、黑穗病、胞囊线虫病等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为害。
(二)主要害虫
穗期蚜虫:总体大发生,重于常年,发生面积2.4亿亩。其中,黄淮北部和华北麦区大发生,四川盆地、江淮、西北大部偏重发生,其他麦区中等发生。为害盛期,西南大部为4月中下旬,江淮和黄淮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华北和西北冬麦区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西北春麦区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吸浆虫:总体偏轻发生,接近上年,轻于常年,发生面积2600万亩。其中,北京、天津、河北、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市)部分麦区局部地块可能出现严重为害。成虫羽化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麦蜘蛛、地下害虫、一代粘虫、灰飞虱、麦叶蜂、麦茎蜂、土蝗等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为害。
二、预报依据
(一)赤霉病和条锈病菌源分布广,蚜虫种群数量大
赤霉病:主产麦区小麦与水稻或玉米连作、秸秆还田面积比例大,田间稻桩和玉米秸秆存量大。各地调查今年秸秆带菌率高,湖北、浙江、安徽、江苏、上海稻桩枝带菌率分别为7.3%、5.8%、3.4%、1.7%、1.3%,河南平桥稻桩丛带菌率、平舆玉米秸秆带菌率分别为32.5%、17.9%,田间菌源量满足大流行条件。江汉平原、江淮及其以南麦区病菌子囊壳成熟度指数一般在25-60,沿江麦区超过60,沿淮及淮北地区在10-20,病菌发育进度接近常年,子囊孢子释放时间与小麦扬花易感病期吻合。
条锈病:受暖冬气候等影响,条锈病发生早、范围广。目前已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河南、安徽、陕西、甘肃9省(市)75市390个县发生1110万亩,同比增加2.2倍,比偏重发生的2015年同期增加43.8%,比2010-2016年同期平均值增加1.6倍。湖北江汉平原、河南南部、陕西南部麦区病情已提前进入常年春季流行状态,陕西关中、甘肃和安徽等地也已点片发生。
白粉病:病情轻于上年和常年。目前累计发生760万亩,西南地区处于发病盛期,平均病叶率在3%以上,最高100%;江汉、江淮和黄淮大部处于始盛期,见病早于上年,平均病叶率在1%左右,大部病情轻于上年,其中山东西南部、山西南部平均病叶率分别为5%和3.1%;西北零星发病,华北大部尚未见病。
纹枯病:病情重于上年,目前在江汉、江淮、黄淮麦区普遍发生,发生面积为8290万亩。河南、山东、安徽平均病株率分别为15.9%、12.2%、9.9%,江苏、陕西、山西、湖北、河北为1.4%-5.8%,河南南部、山东中部、湖北和安徽的沿江等地局部最高病株率达85%以上。
蚜虫:种群密度高于上年和常年。目前累计发生2920万亩,西南大部为发生盛期,平均百株蚜量为168-640头;江汉、江淮和黄淮麦区为发生始盛期,平均百株蚜量为20-67头;华北、西北麦区处于初发期,平均百株蚜量一般在5头以下。西南、江汉和黄淮等麦区局部见重发田块,百株最高虫量达5000-8000头,沿淮及淮北个别田块达2000头以上。
吸浆虫:华北、黄淮、江淮大部虫口密度维持在较低状态,当前正处于幼虫上升活动期。春季淘土调查平均每样方虫量,天津、甘肃、河北分别为6头、4头和2头,陕西、山西分别为1.6和1.3头,北京、山东、安徽、河南为0.5-0.8头,除河南同比减少34.9%外,其他地区比上年增加15%以上,天津、山西分别增加2.6倍和44.4%。山东滨城和庆云、河北正定和巨鹿、河南偃师和滑县个别田块最高虫量分别为每样方200头、168头、135头、75头、46头、22头。
(二)小麦品种布局和耕作制度对病虫发生有利
今年大部麦区小麦品种布局无显著变化。易感赤霉病品种占比达90%;主产区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较差,甘肃等地因病菌新致病类群频率上升,部分品种抗锈性丧失;感白粉病、叶锈病、蚜虫等病虫的品种种植面积大。且品种连片单一种植,有利于病虫害发生为害。
今年黄淮海主产麦区小麦长势较好,各麦区群体普遍偏大,加之重视肥水管理,中后期田间郁闭度增加,对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十分有利。江汉、江淮稻茬麦播期推迟且不一,生育进度差异大,扬花期极不整齐,致使易感病期拉长,遭遇连阴雨天气几率增加;且此区域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进一步增强,防治效果降低,赤霉病流行危害威胁加大。黄淮海麦区小麦抽穗扬花期与吸浆虫羽化期较为吻合,有利于其产卵为害。
(三)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于中后期病虫害发生
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中下旬,江汉、江淮、黄淮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将出现多个降雨过程,对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吸浆虫等病虫害发生为害有利。5月份,江淮和江汉东部降水偏多2-5成、黄淮南部偏多1-2成,将加重赤霉病、条锈病和白粉病等病害的为害程度;黄淮北部和华北麦区气温偏高、降水正常偏少,对穗期蚜虫发生极为有利。雾霾、结露等天气多,会促进赤霉病、白粉病等病害加重流行。
来源:病虫害测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