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结束的第十四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高度关注化肥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韩敬友处长在产销会同期举行的报告会上指出,破解化肥产能过剩,既要控制好增量,也要利用好存量,同时还需要探索制定更为合理的出口政策。
据了解,由于供应充足,2009年以来国内尿素平均价较国际市场低200多元(吨价,下同),磷铵低500多元。而过剩也让化肥行业陷入低谷。韩敬友认为,破解过剩困局首先必须科学控制好新增产能,核心是要做好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淘汰落后和资源利用,提高装置运行的综合效率。
以氮肥为例,新建氮肥装置必须着眼于原料结构调整和产能布局优化。据了解,目前,采用先进煤气化技术的氮肥生产装置比重不到17%,还有60% 的氮肥产能系能耗高、污染大的无烟块煤固定床技术,这部分产能将会被逐步淘汰。同时,受产业发展历史沿革影响,氮肥产能布局不尽合理,原料短缺的销区产能比重偏大,因此国家鼓励企业在西部煤炭富集地投资兴建先进的氮肥生产装置。
对于存量产能,韩敬友指出,就氮肥而言,可以考虑走化肥化工一体化发展路径,用肥淡季联产化工产品以缓解季节性过剩;就磷肥而言,目前湿法磷酸工艺有了很大突破,可以实现磷酸分级利用,高品位磷酸生产工业级产品,中低品位的生产农用化肥,这样也可消化部分磷肥过剩产能。
韩敬友指出,目前的淡旺季出口窗口期政策尚不能有效化解化肥的季节性过剩,尤其在磷肥行业表现更为突出,而且窗口期政策也不利于企业进行国际谈判。建议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加快制定更加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出口政策,以提高化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中国氮肥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表示,破解过剩产能可通过三种渠道:一是严控新建产能,利用行政和市场双重手段淘汰落后提高准入门槛;二是通过创新拓展下游产品链,消化剩余产能;三是完善出口政策,做好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衔接和平衡,缓解国内供求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