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二代粘虫在东北、华北地区和我市的发生情况、近期各监测点二代成虫监测情况、7月下旬至8月的气候条件及田间作物长势等因素,预计三代粘虫将于7月底至8月中旬在我市玉米、水稻等秋粮作物上点片重发,局部地块存在暴发为害的可能。具体预测依据如下:
(一)二代粘虫重发,残虫量高
今年6月中旬-7月上旬,二代粘虫在我市蓟县、宝坻、宁河、武清、静海等多个粮食主产区、县玉米田点片重发,发生面积68.7万亩,较上年增加129%。玉米田防前平均百株虫量30-40头/百株,经过防治各类型田加权平均残虫量为0.2头/㎡,较历年均值增加54.54%。与此同时,今年二代粘虫在东北、华北地区、黄淮、西南等地偏重发生,总发生面积6000万亩,经防治田间残虫量仍然较高,为三代的发生提供了充足虫源。
(二)近期持续监测到二代成虫 卵巢发育趋于成熟
据我市主要监测点调查,二代成虫灯下始见日为7月1日,平均单灯累计诱蛾量为64头,较上年偏少47%。平均成虫量于7月20日前后出现小高峰,单日最高虫量单灯37头,出现在宁河县。卵巢发育进度检查结果显示,7月20日开始出现三级卵巢,7月23日,三级卵巢占总样本数的66.7%,并已经出现四级卵巢。同时,据蓟县、宝坻区调查,部分杂草茂密的夏玉米地出现三代幼虫为害状,发生地田间被害率一般为0.5%,田间虫量一般为0.5-1.5头/百株。
(三)7月下旬-8月中旬气候适宜粘虫发生为害
据我市气象部门预报,今年我市7月-8月期间降水较历年同期偏多2成左右,气温接近常年略偏低,气候条件非常利于粘虫成虫的迁入和为害。
(四)田间生境利于粘虫产卵为害
得益于近期的湿润气候,我市玉米等禾本科作物长势良好,田间杂草生长茂盛,田间生境非常利于粘虫的产卵和危害
附件:天津市三代粘虫防控指导意见
附件:
天津市三代粘虫防控指导意见
由于粘虫具有暴发性、隐蔽性和迁移危害等特点,一旦查治不及时将对秋粮作物造成重大损失。为尽早部署三代粘虫防控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三代粘虫对秋粮作物造成的为害,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防治策略
粘虫防治应采取“控制成虫发生,减少产卵量,抓住幼虫3龄暴食危害前关键防治时期,集中连片普治重发生区,隔离防治局部高密度区,控制重发生田害虫转移为害。密切监视一般发生区,对超过防治指标的点片及时挑治”的策略。在2-3龄期及时防治,最大限度降低危害损失。
二、防治技术
(一)防治幼虫,减轻危害,降低基数
根据“以触杀药剂主攻低龄、以胃毒药剂补防大龄”的原则,于二代幼虫发生初期在玉米田和田间杂草上及时喷药防治,尽量把幼虫消灭在3龄之前。
1、防治指标。玉米田虫口密度达30头/每百株以上、当水稻田虫口密度达20-25头/平方米时进行药剂防治。
2、推荐药剂。可选用10%阿维•氟酰胺悬浮剂15~20 ml /亩,兑水30公斤;1.14%甲维盐悬浮剂 60~80ml/亩,兑水30公斤;20%氯虫苯甲酰胺10~15ml/亩,兑水30公斤;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3、科学操作。施药时间应在晴天上午9点以前或下午5点以后,若遇雨天应及时补喷,要求喷雾均匀周到、田间地头,路边的杂草都要喷到。遇虫龄较大时,要适当加大用药量。虫口密度较大的田块,可以先拍打植株将粘虫抖落地面,再向地面喷药,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施药机械可采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雾机、风送式喷雾机或采用烟雾机喷雾。
4、安全用药。为降低农药中毒风险,首先要选择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其次是要提前检查药械是否存在“跑、冒、滴、漏”等故障;在喷雾时穿好防护服,戴好口罩和手套,防止药液直接接触皮肤;为避免中毒、中暑事件的发生,应坚决杜绝在中午高温时段进行喷雾防治。
(二)建封锁带,防止转移
在粘虫幼虫迁移危害时,可在其转移的道路上挖深沟,对掉入沟内的粘虫集中处理,阻止其继续迁移;或撒15厘米宽的药带进行封锁;或在玉米田外撒施辛硫磷毒土,建立隔离带。
(三)防治成虫,降低产卵量
利用粘虫成虫产卵习性、趋光、趋化性,采用谷草把、糖醋液、性诱捕器、杀虫灯等诱杀成虫,以减少二代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减少三代粘虫发生基数和防治压力。主要措施如下:
1、谷草把法。一般扎直径为5厘米的草把,每亩插60-100个,5天换一次草把,换下的枯草把集中烧毁,以消灭粘虫卵。
2、糖醋法。取红糖350克、酒150克、醋500克、水250克、再加90%的晶体敌百虫15克,制成糖醋诱液,放在田间1米高的地方诱杀粘虫成虫。
3、性诱捕法。用配粘虫性诱芯的干式诱器,每亩1个插杆挂在玉米田,诱杀产卵成虫。
4、杀虫灯法。在成虫交配产卵期,于田间安置杀虫灯,灯间距100米,晚8点至早5点开灯,诱杀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