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省二代粘虫幼虫发生及各地灯下诱蛾情况,结合三代粘虫历年发生规律及气候趋势预测综合分析,预计今年三代粘虫在我省总体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程度重于常年,局部有出现高密度幼虫集中为害的可能,防治适期在8月上旬末至中旬。
一、预报依据
1、虫源基数高,见虫面积大
今年二代粘虫在我省发生面积大,范围广,危害程度重,为近二十年罕见,全省发生面积572万亩。据统计,作物被害株率在15%-30%,百株有虫30-50头的面积有240万亩;被害株率在30%-50%,百株有虫50-100头的面积有236万亩;作物被害株率在50%以上,百株有虫100头以上的面积有96万亩。大同、朔州、忻州、吕梁、长治、晋中、阳泉均有发生面积千亩以上,百株虫量500头以上的重发区。全省二代成虫7月11日始见(南部盐湖区),较上年提前6天,而中部和北部始见期较上年推迟3-4天。截止7月28日15个省级中心测报站灯下诱蛾327头,比上年高137%,比近5年均值高554%。目前各地没有明显蛾峰,日单灯诱蛾量万荣14日单灯诱蛾17头,15日诱蛾15头,盐湖区15日、27日各诱蛾15头。另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测报处通报,7月下旬以来,我省周边北京、河北、河南等多地灯下出现明显蛾峰,二代成虫累计诱蛾量最高达1824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雷达监测点高空探照灯诱测,二代成虫诱蛾量显著高于常年和上年同期。其中,北京延庆7月18日、19日单晚诱蛾量分别为8565头、21254头;7月中旬累计诱蛾量36176头,是上年同期的2.1倍。山东长岛截至7月25日二代成虫累计诱蛾4241头,是上年同期的4.1倍;且雌虫多于雄虫,卵巢发育级别较低,适合远距离迁飞和危害。目前东北大部地区已经查见三代卵和低龄幼虫。
2、气象条件 据省气候中心预测,8月,全省降水量在70~140毫米之间。与常年同期相比,北、中部大部分地区偏多1~2成,南部大部分地区偏少1~2成。月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较常年略偏高。偏多的降雨有利于粘虫成虫的迁入和滞留,并对卵和幼虫的孵化发育有利。温度略偏高将缩短粘虫发育历期。
3、生态因素 目前全省大秋作物长势良好,且生长中后期植株高大、田间郁闭,寄主营养条件和田间生态条件有利于粘虫的发生为害。
二、防治建议
1、加强监测与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
粘虫是一种迁飞性、暴发性害虫,各地植保部门应高度重视,把粘虫监测和防控工作作为夺取全年大秋作物丰收的重要措施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行政推动力度,责任到人,积极作好应急防控物资、资金、队伍储备,根据虫情动态适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措施,及时控制暴发危害,努力将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
2、加强技术指导,综合防控
各地要强化宣传发动,指导农民适时防控。防治中要严把“三关”,即捕蛾于产卵前,灭卵于孵化前,药剂防治于三龄前。(1)成虫发生期,利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糖醋液等诱杀成虫。(2)成虫产卵期,在田间插杨树枝把、谷草把等引诱成虫产卵,在卵孵化前集中烧毁。(3)幼虫发生期,在三龄前施药,每亩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75-100毫升加水50千克,或20%灭幼脲3号悬浮剂或25%氰・辛乳油20~3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加水30千克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