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肥)行业分会会长李刚:中国钾盐、钾肥产业遵循国产、进口、境外“3个三分之一”的思路是对的,但要落到实处,还要靠实力。加拿大、俄罗斯钾矿动不动就是10亿吨或者更大储量,中国可采资源也就是1亿多吨,而且开采难度、运输成本、运输瓶颈都有待解决。所以,适当控制氯化钾产量是一种战略选择。当然,为了保持氯化钾进口价格适度,产能还是要上去,并根据国际市场价格调整产量。有数据显示,这么多年中国氯化钾进口价格一直处于全球价格洼地。但是仅靠谈判来保证价格洼地也不可能,还要靠实力,也就是要用产能说话,这需要青海盐湖集团、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公司等企业的努力。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李丽娟:钾肥市场国际大企业高度垄断,造成了我国钾肥定价上话语权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听任钾肥价格的上涨而没有任何作为。从需求方面看,如果改变农业生产的方式,可以大量减少用肥需求。据统计,我国每年消耗5000多万吨的化肥养分,如果有一半的固体有机废弃物以有机肥的形式施入土壤,就能替代3000多万吨的化肥养分。此外,政府还可以考虑建立钾肥专项淡季储备机制,通过淡季储备、旺季调节的方式,对国内钾肥市场价格的波动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国企业在钾肥进口谈判中的话语权。
浙江瑞安联大钾盐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荣华:钾肥产业发展要在国产、境外、进口3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以及国际、国内市场的有效联动上做文章,要建立国产、进口2个渠道主体企业的沟通机制以及应变国际市场急剧变化的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动的预警机制,并制定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可行方案。特别要利用国内、国际2个市场的资源,学会多条腿走路。面对国际新格局和国内市场新变化,2种机制的建立尤为迫切。此外,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需要对生产、流通、进口、境外等方面统筹、科学地规划,做到以行业分会为中介组织,加强企业在技术、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增强产业的凝聚力,以共同应对来自国际、国内市场的不测之变。同时,进一步将各企业间的资源开发、营销网络、技术优势的融合嫁接作为整合方向。
兖州沃尔沃肥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安会:针对国际出现的垄断加剧的新形势,我们应适时发展中国钾肥自身产业规模。在开发上,要科学、谨慎开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现有资源型企业,适度控制可溶性钾资源总量,加强政策引导,防止盲目扩张,特别是重点增强行业的竞争力;要以科学发展观对待钾盐、钾肥行业发展,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引导技术升级。同时,国家在政策上应扶持“走出去”的国有、民营企业。行业组织应当参与、协调企业在政策、金融、进出口方式等方面的呼吁,积极代表行业与具体管理部门接洽,让“走出去”的企业遇到境外政策屏蔽等方面的问题时,能够在国内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