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转眼即逝,化肥行业已经登上了中国经济 “十二五”的快车,化肥行业“十二五”已经开局。事实表明,化肥行业已经步入突飞猛进的历史时期,然而,肩负着中国农业厚望的化肥行业将在这列“十二五”的快车上呈现怎样的精彩?
从2011年化肥行业传递出来的信息已经可以看到,“整合”与“转型”将成为化肥行业“十二五”变革发展的关键词。
产能过剩已经成为化肥行业无法回避的严峻问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化肥行业“十二五”提出,“十二五”时期尤以产能过剩造成的市场供求矛盾和原料价格造成的成本效益矛盾更为突出。规划指出,将控制化肥生产总量作为首要任务。同时还提出,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延伸行业产业链,布局上游产业,以改善行业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氮肥“十二五”规划指出,2010年现有氮肥产能为4700万吨,“十二五”期间淘汰700万吨落后的、竞争力差的产能,以800万吨新增优势产能替代,即新增产能控制在100万吨左右,到2015年全年氮肥产能方可控制在4800万吨左右(折100%纯氮)基本达到产需平衡。磷肥产能过剩的情况也已经凸显,近两年来行业的快速发展引发局部地区硫磺(硫铁矿)、磷矿、合成氨等供应紧张,以及硫钾资源过度依赖进口已使行业面临严峻挑战。与此同时,国内消费则增长缓慢,出口受限的情况也将长期存在。
石化协会已经表态,“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通过企业整合和重组,以及大型化肥基地建设,促进基础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届时,氮肥企业数量减少到200家以下,大中型氮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80%以上;磷肥企业数量将减少到150家以下,大型磷肥企业产能比重达到70%以上。3-4家大型钾肥企业集团规模将进一步壮大。
近年来,不论是“农资西进”还是“肥企北上”,化肥产业的战略意图更为清晰,农资行业“大整合”的气息也越来越浓厚。
在整合的同时,行业转型也正成为大势所趋。
“十二五”化肥行业发展规划,把目标指向了发展转型上,重点发展缓释肥、控释肥及各种专用肥、功能肥等。规划指向无疑对行业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在行业政策的导引下,未来化肥行业的发展模式也将会由“硬投入”向“软扩张”转移。化肥产品的资源和能源属性,决定了未来限制化肥出口政策不会有重大调整,出口关税政策依然重在保国内化肥总量供应和市场价格稳定上。政府把节能减排、环境友好、改善民生,作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因此未来几年,节能减排任务将会更重,高能耗、高成本的化肥产能将逐步退出化肥市场。
近年来缓释肥、控释肥等各种新型肥料扩张发展的态势已经表明,化肥行业正在进入自我调整期,行业转型的脚步不断加快。
然而,在“十二五”的快车上,宏观经济的车头必定对化肥行业产生决定性影响。尽管中国经济并无“硬着陆”的风险,但在欧债危机持续升温等外部环境不确定的大背景下,国内通胀形势高企、中小企业困难重重、房市股市低迷不振等一系列问题,让所有人对未来经济形势不免忧虑。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欧日经济一路蹒跚前行,尽管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下也难独善其身,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中央提出,要准确判断经济形势,针对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这将成为我国“十二五”快车的重要调速器。
列车启动,风雨兼程,期待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