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9月中下旬,山东、河南、河北等黄淮海地区陆续开始冬小麦种植。近日,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化肥部主任陈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期国内肥价上涨远超过粮价上涨,可能影响秋冬种农民用肥的滞后效应值得关注。
今年以来,国内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尿素、磷酸一铵、磷酸二铵、氯化钾、45%复合肥等粮食生产常用肥的出厂价,比去年同期涨幅多达35%~50%,高的甚至达到100%以上。粮食价格虽然也在上涨,但是涨幅却远低于肥价。小麦属于今年价格涨幅最小的粮食品种,主产区开秤价格稳定在每斤0.98~1.00元之间,涨幅只有6%左右。
据安徽淮北市粮食部门调查统计,今年该市农民的种粮成本每亩较去年上涨了155元,其中化肥增加60元,农药和人工成本增加约40元,再加上抗旱成本增加等因素,今年种粮收益每亩较去年减少144元。另据对河北农民入户调查,今年每亩小麦的各项生产投入包括种子、化肥、农药、耕地、排灌、收割等总共花费708元,而去年只有588元。去年当地小麦每斤价格0.95元,今年也仅0.98元。按照小麦亩产1000斤来算,每亩成本增加了120元,纯收益则比去年下降90元。
一些研究机构调查发现,虽然今年粮食种植收益有所下降,但是并没有看到农民少使肥料。陈丽说,没少用肥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前期农民种植时用的是低价肥,所以问题并不十分突出。现在化肥价格高企,农民寄望于用高价肥生产出来的粮食今后能够卖出高价,实现成本转移。然而从国内粮价变动趋势看,平稳上调是主调,若要达到粮价与肥价涨幅同步是不现实的。她说:“如果农民收粮后卖不出高粮价,种植收益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势必影响农民投肥积极性,这种滞后效应值得密切关注。”
如何在粮价与肥价上涨之间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关系,更好地帮助农民做好今年秋冬种的投肥工作?陈丽告诉记者,一是化肥生产厂家要通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为农民提供价廉物美的肥料。二是政府部门要给化肥运输开辟绿色通道,降低过桥过路费及中间流通费用,并大力发展农资连锁,方便农民买到低价肥料。三是大力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从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对6个省1152个农户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区农户明显增产,粮食作物平均增产5.5%。四是国家要调整出口政策,控制化肥出口,减少国际化肥价格大幅上涨对国内市场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