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肥料龙头企业金正大集团日前与贵州省瓮安县签订磷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计划斥资59.6亿元在瓮安县建设磷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该县另一家肥料骨干企业史丹利集团近期也与河南省宁陵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投资协议书》,拟在河南省宁陵县产业集聚区投入2亿元建设新型化肥公司。这是该县肥料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发展战略的又一“力”证。
金正大和史丹利集团总部均坐落在“中国优质化肥生产基地”的山东省临沭县。该县地处山东省沂蒙革命老区临沂市东南角,既没有原料优势,亦没有交通优势和地理优势,但该县因势利导,把复合肥产业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一手抓监管、提质量、创品牌,一手抓扶持、扩规模、促发展,使复合肥产业集群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不仅形成了全国最大的优质化肥生产基地(年生产规模1000万吨),复合肥市场占有率占全国总量的30%,在产量上形成了规模效应,在技术上也占据了中国肥料产业的领军位置。该县建立了代表中国新型化肥技术研发最高水平的——国家缓控释肥料工程技术中心,建成亚洲第一条高塔造粒复合肥生产线,形成全球最大的缓控释肥生产基地,并且形成了金正大、史丹利等全国化肥行业的领军企业。
临沭“肥业”兴起之初,在县委、县府以及肥料整合提升办公室等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下,金正大、史丹利、金沂蒙、迈金农、春雨肥业、富士化肥等10余家知名肥料企业先后与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20多个科研单位和著名院校建立技术合作关系,联合攻关,相继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控释肥、生物有机肥、塔式熔体造粒复合肥等六大系列800多种节能、环保型产品,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不同农作物的需求。其中50余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星火奖,130余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在各类专家的指导和带动下,临沭肥料企业逐步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科研人员。据不完全统计,仅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就已经超过200人。金正大、史丹利、金沂蒙等企业建立了国家和省级技术研发中心,金正大还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随着肥料企业的快速发展,原料、交通和地理劣势带来的不良影响日趋突出。为此,该县鼓励肥料企业“嫁出去”异地求发展,到有原料优势、交通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地区兴建“分厂”,把“三无”劣势转换成“三有”优势,不仅缓解了企业的发展“压力”,也为其它地区的经济振兴带来了“活力”,实现了双赢乃至多赢。
据记者深入了解,金正大集团目前产品所需原材料全部依赖于外购,“原材料”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只有整合上游资源为我所用才是金正大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为此,金正大自去年上市以来,借助资本市场提供的强大融资平台,开始向上游资源和下游渠道进行整“活”。 金正大通过建设磷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充分利用贵州省瓮安县丰富的磷矿等资源优势,向上游延伸并加快化肥“产业链”的整合,一方面可降低公司原材料的对外依赖,同时可减少运输半径,降低高额的运输成本,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成本优势增强抗风险能力,从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肥料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史丹利集团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投入2亿元入主“平原”建设新型化肥公司,大力发展复合肥及其它新型肥料产业,是史丹利集团为抢占市场斥巨资先后在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贵港等地建成投产200余万吨复合肥项目后的又一“大手笔”力作。东北地区复合肥用量占全国总量的17%,占据了吉林,就能够发挥进军东北的“桥头堡”作用。史丹利公司在吉林建厂布局是中国肥业的一次“辽沈战役”。史丹利集团的“华南战役”落点广西贵港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贵港地处珠三角、北部湾经济带、大西南经济带的地理中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投资环境十分优越。贵港基地60万吨复合肥项目拥有高塔熔体造粒和滚筒造粒两种成品技术可针对华南、西南乃至中南地区的不同市场需求提供优质产品承担起史丹利公司辐射华南市场争并争当行业“老大”的责任。另外,史丹利公司选择经济活力最旺盛的广西贵港作为突破口不仅着眼于国内市场而且还将搭建史丹利产品走向国际的纽带。目前国内复合肥出口最旺盛区域就是东南亚等地而广西拥有与东盟10国的良好贸易往来,选择贵港地区建厂,市场前景广阔。
“招进来”求发展,“嫁出去”促发展。2010年临沭县全县规模以上肥料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元、利税8.2亿元,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产值71亿元,同比增长25%;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34%;实现利税4.8亿元,同比增长30%,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创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