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农药市场 > 正文

农药行业“潜规则”大揭秘


农资网 2010年3月29日 11:43 【
  3月25日,在南方农村报“蔬菜安全与农药产业规范”研讨会上,一位资深经销商刘君(化名)“自曝行业家丑”,讲述了农药使用、流通、生产等环节都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众多鲜为人知的“潜规则”。
  
  农民以为高毒必然高效
  
  刘君称自己与农资打交道20多年,对农民用药上存在的一些陋习了如指掌。“对于病虫害应预防为主,但农民没有这个观念。”刘君说,农民一般的用药习惯是,看到地里有虫才打药,加上病虫害知识浅薄,尤其是病害知识更为缺乏,很难对症下药。在药物选择问题上,往往听从零售商。
  
  在生产过程中,很多农民贪图便宜,一般先选择价低质劣的品种,解决不了问题再瞎配瞎混,三天两头用药。传统观念里,量多更能保证效果,农民宁愿多几个品种混配使用,也不愿意相信高效低毒的特效品种,更没有“安全间隔期”的概念。
  
  “在生产高峰期,很多农产品打药后没两天就采摘上市了。实际上,按照”安全间隔期“的要求,一般喷药5-7天后,才能采摘。”刘君对此也很无奈。
  
  “农民的用药观念确实存在很大问题。”在场的不少专家对此也表示感同身受,部分农民认为高毒性杀虫剂一定有高效,觉得实在不能解决虫害时,往往会偷用高毒农药,如国家已明令禁止在蔬菜上使用的1605、水胺硫磷、克百威、甲胺磷、甲拌磷、六六六等。这些农药的包装在菜区经常能见到,尤其是在新植菜地。
  
  然而,南方农村百记者在私下了解到,一些农户对刘君等的一番见解并不以为然。“这些道理谁不知道?谁愿意打那么多农药?专家说得轻巧,实际上很难做到。”一位湛江的种菜大户告诉记者,以黄瓜、豇豆为例,高峰期几乎每两天就要采摘一次,如果隔7天再去采摘,好行情早过了。菜老得又快,病虫害又那么多,怎么办?“
  
  ”我们周围从来没有人用高毒农药。“南方农村报记者之前在徐闻、雷州地区走访时,不少农户纷纷表示,出了事情大家都是受害者,除非不小心买到假药。
  
  无良商家偷卖禁限农药
  
  ”有的农民确实不知情,零售商往往是始作俑者。“刘君表示,由于竞争剧烈,零售商实力有限,很难在一些农民常用农药上得利,为了拉拢农民,往往偷卖禁限农药。”零售商往往会找寻自己独家代理的品牌,向农民‘屏蔽’掉市场上‘高效低毒’的产品,而能让某个或几个零售商控制的产品,一般都出自‘山寨’厂。“
  
  刘君透露,零售商对自己独家控制的产品,往往只要求价格低,药效好,他们能赚取暴利,而对药效成份往往没有要求,更不会要求供应商不能偷加”隐性成份“,这直接导致许多添加”隐性成份“的产品在蔬菜产区大行其道。这种情况在增城、惠州尤其普遍,甚至”三无“(无生产厂、无标称有效成份、无防治对象)产品往往成为某些零售商拉拢农民的杀手锏。
  
  ”添加‘隐性成份’产品在市场大行其道,不但造成农药残留无法控制,更导致病虫抗性加剧,进一步促使农民加大用药量,形成恶性循环。“刘君不无担忧地说。
  
  事实上,偷卖这些”三无“产品也反映出不少零售商法治意识欠缺。南方农村报记者此前在四会仓丰柑桔交易市场调查柑桔保鲜剂时,一些零售商就反映,经常有小贩进店兜售无证产品,偶尔也会有朋友推荐一些连包装都没有的产品,”效果确实还不错。“但是其中是什么成分谁也无从知晓。
  
  山寨厂:随意加减成分
  
  ”无良厂家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刘君指出,许多”山寨“厂,一方面为了本身利益,另一方面也为迎合零售商需求,无视国家规定,随意加减农药成份,然后冠以”悦耳“的商品名或者借以合法的标签,推出所谓”特效“产品,给某些零售商独家经销。甚至,直接把配置好的产品以大包装的形式卖给零售商,”这就是为什么一些零售商会有‘白板’产品的原因。“
  
  ”这也暴露出农药监管方面的盲点。“一位曾经在广州市药监局工作的参会代表指出,当前的质量检测漏洞太多,如重产品标签规范,轻内在质量监管。执法部门很少检测产品含量,更别提隐性成份了。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