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病虫基数、天气趋势并结合历史资料综合分析,预计2010年小麦穗期病虫偏重发生,其中:小麦条锈病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在400万亩左右;小麦白粉病预计中等程度(3级)发生,发生面积400万亩;小麦赤霉病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300万亩;麦蚜中等程度发生(3级),发生面积在900万亩左右。
主要依据:
1、病虫基数较低。小麦条锈病秋苗的发病表现为发病期推迟、病点数少、病情轻。元旦前小麦条锈病在我省11个市州、28个县区发病,与去年同期相比,病害始见期普遍推迟10-20天,发病县区数减少32个。立春后,病情随气温的回升有加快流行蔓延速度的趋势,但仍为近年来最轻的一年。截止3月10日,小麦条锈病在我省19个市州、77个县区发病,发病面积70.49万亩,发病面积比一周前增加了21.78万亩,但比去年同期减少374.5万亩。小麦白粉病已发病点早春病情调查,平均病田率7.86%、平均病叶率3.54%、平均病指0.59,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5.9%、36.44%和58.7%。早春麦蚜基数调查,平均百株蚜量173.8头,比去年同期低18.8%,比常年同期低28.8%。
2、品种抗性不强。小麦条锈病菌整体保持强致病性,条中32仍为四川优势小种之一。小麦品种的抗性水平较低。梓潼2月23日调查抗圃品种发病情况,全国小麦条锈病抗性观察圃132个品种,条锈病已发病品种101个,白粉病已发病品种113个;四川省小麦主要品种条锈病抗性观察圃45个品种,条锈病已发病品种18个,白粉病已发病品种40个。另外,大面积生产小麦品种对赤霉病、麦蚜抗性均不强。
3、春季气候条件对病虫的发生有利。春季气温波动较大,有利于条锈病的春季流行。盆地春季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麦蚜尤其是穗蚜的繁殖危害。伴随着3月下旬至4月上旬的降温过程可能出现的连阴雨日,赤霉病可能在部分地方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