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趋势
根据全省各地冬前农作物病虫越冬基数调查,结合近年病虫发生态势、作物布局、气象条件等综合因素,并组织有关专家会商分析,预计2010年我省农作物主要病虫呈中等发生,发生程度接近2009年。全省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1.75亿亩次以上。地下害虫、小麦红蜘蛛、小麦穗蚜、麦田杂草、棉花苗蚜、棉枯黄萎病、小菜蛾、苹果腐烂病偏重以上发生;果树叶螨、土蝗以及小麦白粉病、玉米大小斑病、蔬菜病毒病在局部偏重发生。
二、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趋势
1、小麦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虫中等,局部偏重发生,程度略重于上年。其中麦田地下害虫偏重发生,全省发生550万亩;小麦红蜘蛛偏重发生,程度接近上年,发生面积450万亩,主要发生在各麦区旱垣、向阳坡地;小麦穗蚜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550万亩;小麦吸浆虫偏轻发生,运城、临汾局部高水肥麦田偏重发生,全省发生70万亩;白粉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纹枯病在南部高水肥麦田偏轻发生,发生面积180万亩;叶锈病中等发生,程度重于上年,面积150万亩;小麦条锈病在运城麦区偏轻发生,发生面积70万亩。
2、玉米病虫害 玉米螟偏轻发生,部分甜糯玉米集中产区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800万亩次;玉米蚜虫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次;玉米叶螨在部分沙壤旱作区中等至偏重以上发生。玉米大小斑病偏轻至中等发生,忻定盆地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玉米丝黑穗病在晋中、大同、吕梁、长治等多年重茬种植玉米田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
3、暴发性病虫害 小地老虎在文峪河、滹沱河和汾河灌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东亚飞蝗(夏蝗)偏轻发生,发生面积35万亩,需防治面积20万亩;土蝗在北部常发区中等发生,局部高密度区域为大发生,面积500万亩左右;一代草地螟偏轻发生,但不排除外地虫源迁入,在局部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能;二代粘虫轻至偏轻发生,中部麦套玉米田偏重发生。
4、杂粮病虫害 粟灰螟在长治、吕梁、晋中中等发生,程度重于近年,发生面积160万亩;谷子白发病呈上升态势,在晋城、长治、忻州等地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0万亩。马铃薯28星瓢虫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马铃薯豆芫菁偏轻发生,发生面积95万亩;马铃薯晚疫病在高海拔多雨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150万亩。
5、棉花病虫害 棉花苗蚜偏重至大发生,发生面积120万亩;棉铃虫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次;棉盲蝽、棉蓟马、棉叶螨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80万亩次、45万亩、100万亩次;棉枯黄萎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70万亩;棉花苗病、铃病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50万亩、40万亩。
6、果树病虫害 苹果树腐烂病偏重发生,发生面积300万亩;苹果褐斑病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200万亩; 苹果白粉病、斑点落叶病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100万亩、150万亩。果树叶螨、果树蚜虫、果树蚧壳虫中等至偏重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400万亩次、450万亩次、130万亩。金纹细蛾中等发生,发生面积180万亩次;桃小食心虫、苹小卷叶蛾偏轻至中等发生,发生面积分别为250万亩、150万亩。
7、蔬菜病虫害 保护地蔬菜霜霉病、叶霉病、灰霉病、番茄早疫病以及叶菜类蔬菜细菌性病害偏重发生;保护地蔬菜蚜虫、美洲斑潜蝇、蓟马等小型害虫中等至偏重发生;根结线虫病、野蛞蝓在部分保护地继续加重发生;小菜蛾、菜青虫、蚜虫、甘蓝夜蛾、烟粉虱等在我省露地蔬菜田,尤其是叶菜类种植较集中的菜区偏重发生;露地蔬菜病毒病、白粉病、茎基腐病等中等,局部偏重流行。蔬菜病虫发生面积1500万亩次左右。
三、预报依据
1、冬前病虫基数 各麦区于11月5日至9日(全省普降大雪前)对麦田病虫进行了普查,结果显示:麦蜘蛛基数明显高于去年和常年同期,虫田率50%以上,平均尺行长有虫15.8头,最高310头,明显高于上年的11.37头和90头,比常年高15%-20%。麦蚜发生轻于上年同期,接近常年,一般百株蚜量3.17头-6头,最高29头,低于上年的4.6头-12.5头和32头;各地吸浆虫基数增减不一,其中永济平均每小样方有虫茧1.7头,最高6头,接近去年,明显低于2006年、2007年同期;洪洞县平均1.2头,最高8头,低于去年同期的2头和13头;尧都区平均0.7头,最高2头,高于上年的0.2头和1头。小麦白粉病冬前一般病田率30%-40%,最高70%,一般病叶率3%-7%,局部早播旺长麦田病叶率高达40%以上,发病程度接近上年,重于常年。叶锈病发生轻于上年,接近常年同期。条锈病未查到,与常年同期一致。
玉米病虫中,玉米螟百杆含虫全省平均14.16头,低于前两年,较常年减少3.08%,但运城偏高达24头-40头,全省百杆含虫最高达60头。2009年玉米大、小斑病在忻州偏重发生,其它地区偏轻发生,8月上旬调查,忻州平川水地发病率大多达到了90%,平均每个病株有病叶6个-7个,局部菌源量较高。2009年玉米丝黑穗病在大同中等发生,阳泉、晋中等地偏轻发生,发病盛期一般田块病株率2%-4%,大同发病较重的达8%-12%,最高达21%,呈上升趋势。
东亚飞蝗残蝗面积17.8万亩,较去年的21.78万亩减少3.98万亩。每公顷残蝗密度90头以下的面积8.8万亩,90头-149头的面积5.2万亩,150头-450头的面积2.8万亩,451头以上的面积1万亩,密度低于近两年。全省土蝗残蝗面积305万亩,较2008年减少5万亩。据主要发生区大同、朔州、忻州等蝗区10月下旬挖卵调查,共取点144个,取样面积432平方米,有卵样点76个,挖卵756块,蝗卵总数为4968粒。有卵样点率47.5%,平均每平方米有卵1.75块,平均每平方米11.5粒,蝗卵块密度与去年持平,比历年偏高;每平方米卵粒比去年减少14.4粒;最高为152粒,为近年来最高。
大同、朔州、忻州三市15个县冬前在不同生境调查,共取样155点,均未查到草地螟越冬虫茧。
地下害虫基数普遍高于去年同期和历年均值,各麦区9月份调查,全省有虫田率达到80%以上,平均每平方米有虫3.09头,折合亩含虫量2061头,重发生田每平方米有虫18头,折合亩含虫量12006头。
吕梁、晋中、长治调查,粟灰螟谷子百茬含虫分别为20.3头、1.4头、4.8头,最高26头;分别比去年减少34.7%、增加7.7%、增加45.5%;分别比近3 年均值增加37.1%、7.5%、586%,回升态势明显。马铃薯28星瓢虫冬前基数普遍较高。
冬前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棉铃虫蛹:运城、临汾棉田一般0.01头-0.09头,略高于去年,与近3年均值接近;玉米田一般0.04头-0.08头,接近去年和近年;晋中、太原等地在大豆、菜田未挖到蛹。冬前调查,运城花椒树五寸枝条有棉蚜41头-50头,高于去年和近3年均值;临汾石榴树蚜枝率100%,五寸枝条有蚜75头,高于近4年同期。
11月底调查,苹果树腐烂病一般果园发病率16%-26%,严重果园高达60%以上,平均百株有病斑43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果树落叶前调查,斑点落叶病一般果园病叶率为11.6%,最高25%,略高于去年同期,与历年均值基本持平;苹果褐斑病一般果园发病叶率为28%,比去年高3%;最高80%,略高于上年同期和历年均值。
果实采收前调查,桃小食心虫平均蛀果率5.6%,比上年低0.2%,最高10%。苹小卷叶蛾一般果园顶梢卷叶率3%-5%,比去年低5%-10%,与上年基本持平;一般百叶有虫2.1头,比上年多0.8头,最多5头,比上年多1头。11月底调查,山楂叶螨每100平方厘米有越冬螨10.95头,比去年的14.63头少3.86头;最高30余头,与上年基本持平。果树落叶前调查,金纹细蛾平均百叶有虫斑27个,比上年少1个;百叶平均有虫15.4头,比上年少8.4头;最高38头,比上年少6头。冬前调查蚧壳虫平均每5寸枝条有虫3.73头,比去年少1.27头,与历年均值基本相同,最高30头。
11月罕见的雨雪天气对设施农业造成一定危害,太原、晋中40%-50%大棚坍塌,严重影响了大棚蔬菜的生长,也不利于菜蚜、小菜蛾、斑潜蝇等病虫的发生。11月中下旬,运城、太原、晋中、长治在保护地菜田调查:油菜田小菜蛾虫株率24%-32%,百株虫量3 8头-55头,低于去年和近3年均值;蚜虫、美洲斑潜蝇、烟粉虱虫棚率及百株虫量明显低于近年;但甘蓝夜蛾在太原每平方米蛹量5头以上,明显高于近年;黄瓜霜霉病病棚率、病株率分别为30%-34%和9%-18%,略低于近年;番茄叶霉病近期在运城发生较重,病棚率、病株率分别为86%和27%。
2、气象条件 据山西省气象台2010年气候趋势预测,全省年降水量正常至偏多,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冬季(1-2月)降水量北、中部偏多,南部偏少,气温偏高,对大多数病虫越冬存活有利。春季(3-5月)降水,除临汾市、晋城市和运城市偏少1-2成外,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多1-2成。春季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分地区略偏高。春季气候对喜旱性的小麦蚜虫、小麦红蜘蛛、棉花苗蚜、小菜蛾等在南部发生有利。夏季(6-8月)降水,北部的大同市、朔州市和南部的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偏多1-3 成,其余大部分地区偏少1~-3 成。季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略偏高。南、北部降水偏多将有利于草地螟等迁飞性暴发害虫,喜高温高湿的蔬菜、果树病害的发生;中部降雨偏少将有利于蜘蛛类、蚜虫、小菜蛾等喜旱性虫害的发生。
3、生态条件 11月中旬全省罕见的雨雪天气有效缓解了旱情,改善了土壤墒情,对冬小麦、果树越冬非常有利。全省小麦长势良好,苗情比例为5:4:1,其中一类苗较去年同期增加一成,三类苗减少一成;小麦主栽品种与常年相同,总体易感白粉病、纹枯病和锈病,对麦蜘蛛、麦蚜等无明显抗性。近年我省玉米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其中播种面积超过20万亩的县就有40个,尤其鲜糯玉米和先玉335品种大面积连片种植将为病虫发生提供有利的寄主条件。另外,玉米主推品种大多对大、小斑病等抗性较差。许多马铃薯种植区习惯自留薯种,不注重抗病品种的选择,薯种抗性退化严重,对晚疫病、病毒病等发生有利。抗虫棉种植面积近年一直占棉花面积85%以上,使二、三代棉铃虫发生受到抑制,但由于抗虫棉品种的杂乱问题,将形成棉铃虫在部分抗性差的棉田集中危害;同时棉田用药量的减少,虫害抗药性的增强将使棉盲蝽、粉虱、棉叶螨、甜菜叶蛾等危害加重。秸秆还田免耕技术以及机械化联合收割的大面积推广,对地下害虫、种传病虫草害发生有利。
山西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