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60周年到来之际,河北省强力推行了“监管责任分解、划片包店、农药生产企业联系人、逐级分包督导检查、信息报告、责任追究”六项责任管理制度,力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省11个市、157个县(市、区)的农药管理部门之间逐级签定了责任书;县级农药管理部门与辖区域内195家农药生产企业、17699家农药经营单位均签订了“农药市场监督管理工作责任状”。
一是落实“划片包店”管理制度,使每个农药经营门店监管任务落实到人头,实现了农药监管“无盲区”。在摸清辖区内农药经营门店底数的基础上,农药执法人员“划片包店”、责任到人。全省1200名农药执法人员参加“划片包店”活动,并作为分包门店的第一监管责任人。“划片包店”增强了农药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性,自觉深入市场,进门入店检查频率增多,实现了监督检查和执法宣传“全覆盖”。据统计,今年1-8月份全省共出动农药执法人员6.27万人次,培训农药经营人员83368人次、检查农药生产、经营单位5.7万个次。抽查农药标签3850个,合格率为84.6%,查处不合格标签593个。完成监督抽查农药样品489个,合格率达到85.9%,查处不合格产品69个。清查收缴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集中销毁,基本杜绝了禁用高毒农药的危害。上半年查处违法农药48.7吨,挽回经济损失143.326万元。
二是建立农药生产企业联系人制度,使源头管理力量充实,实现了监管与生产“一对一”链接。省、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都分别明确指定了辖区内农药生产企业的联系人。省农业厅主管厅长带头联系2家农药生产企业。全省处级以上干部联系的生产企业数量占总企业的15%,科级以上干部联系的生产企业占34%,较好地促进了全系统由“监管”到“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工作作风的转变。
三是实行逐级分包督导检查制度,使农药监管工作“点片结合”,不留死角,有效地保证了农药监管年活动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省、市农药管理部门严格落实“省包市、市包县”逐级分包督导检查制度,共有98名干部承担包县(市、区)督导检查工作,对分包县(市、区)农药管理部门和农药监督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导、评估,发现存在问题,及时交换意见,督促整改。
四是完善信息报告制度,使信息上传下达及时、准确,确保了监管信息畅通、应急反应迅速。按照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由专人负责、及时上报辖区内农药市场管理信息,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负责。自今年年初,每半个月,各市由专人上报辖区内农药市场监管信息汇总表和文字总结,省农药检定所汇总上报农业部和省农业厅有关单位,从而实现了监管信息畅通,监管工作有的放矢。
五是强化责任追究制度,使执法行为得到规范,促进了执法人员的工作作风转变。按照省委、省政府“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全省农药管理系统“八不准、六要求、四公开”工作规范。对落实农药责任管理制度不力、疏于监管的,进行批评并督促其改正;对玩忽职守,造成重大事故和严重不良影响的,依法依纪追究其相关责任。石家庄市高邑县因农药执法人员对其所包农药经营门店监管不力,县农业局给予了行政处分,起到了警示作用。
国庆节前夕,河北再次统一部署,集中开展“拉网式”大检查和农药质量抽检活动,到10月中旬,全省安排抽检500个农药样品,省农业厅派出三个督导组对全省农药监管年活动和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目前,检查、抽检活动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