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湖北大化肥“落地”一波三折


农资网 2009年8月27日 10:51 来源:中国化工报 【

上世纪70年代初,为了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中央决定从国外引进化纤和化肥的成套技术和设备。


1972年1月22日,《关于进口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由当时的国务院业务组李先念、华国锋、余秋里三位中央领导同志署名上报,2月5日,周恩来总理很快作了批示并呈毛泽东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圈阅。随后,化肥成套设备引进工作便进入了组织实施阶段。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主要的粮棉集中产区。当时全省只有一些小型化肥厂,全省化肥年产量仅50多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为此,省里经多方努力争取,终于获得原国家计委批准,将计划引进的13套大型成套化肥装置分配给湖北一套。


筹建工作开始时进行得还比较顺利。1973年6月份,当时的燃化部在北京召开了湖北、河北、山东、安徽和广东5省进口化工装置建设座谈会。会上决定:考虑到湖北省磷矿资源比较丰富,同意在湖北省建设一座年产30万吨合成氨和相应的硝酸法生产氮磷复合肥的装置;同意湖北提出的厂址选定在武汉市以东鄂城县境内的闻家湾、刘家堰一带。


然而,在紧接着的1973年7月至1974年6月这一年的时间内,因当时的国家计委和燃化部对分配给湖北省的化肥装置相关方案迟迟不能确定,湖北省两次上报的《时间任务书》和《大件运输方案》均未获批复。这使得湖北省的建厂筹备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造成当时这种状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待建新厂产品原定为复合肥,后改为生产尿素


因湖北省磷矿资源丰富,原本确定分配给湖北省的是一套氮磷复合肥装置。但随后情况发生了变化:1973年8月下旬,由日本东洋工程公司邀请法国、挪威两家公司的技术人员来广州就复合肥问题和中方进行技术交流。日方人员对中方先后选送的湖北钟祥王集、开阳两矿的磷矿石进行化验分析后,认为主要是镁含量太高,制造复合肥有困难。对此,国务院有关部委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取消原定分给湖北省的复合肥生产装置,改为生产尿素,并于当年10月19日口头通知湖北省。


第二个原因是待建新厂生产原料原定使用天然气,后定为使用轻油过渡。


当初从国外引进的一批化工装置,与外商的合同是以天然气为原料。为此,国务院决定开发四川省的天然气,用管道经湖北省送到上海市,这样,湖北省的建厂用气问题将可以顺利解决。1973年6月,当时的燃化部因考虑到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的艰巨,为确保湖北化肥厂建成后能及时投产,故决定采用轻油过渡,待天然气送到后再改用天然气。


而4个月后,国家各有关部门商讨决定:用轻油过渡有一系列问题不好解决,同时又非长远之计,将来还得改用天然气。遂决定湖北这套装置不搞轻油过渡。


1974年3月,湖北省代表在关于建设湖北化肥厂的座谈会上发言,坚持要求先用轻油过渡。同年4月,轻油过渡方案终于获得通过,同时决策部门建议湖北省把这套装置放在宜昌。


湖北省采用轻油过渡方案的《设计任务书》随即获得正式批准。至此,湖北化肥厂从最初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复合肥,厂址定在武汉,最后一波三折,改为以石脑油为原料,生产尿素,厂址定在宜昌。


直到1977年,终因探明四川省天然气的储量有限,不可能输出外省,原化工部才正式决定湖北化肥厂此后的生产立足以石油为原料,并批准在原有技术改造的基础上,相应扩建“气改油”工程。


1979年8月10日,湖北化肥厂生产出合格尿素,装置实现化工投料一次试车成功,并开出了同类型化肥装置的最好水平。
[作者为中国石化湖北化肥(原湖北化肥厂)办公室秘书]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