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广东早稻杀虫剂逐渐进入使用旺季,对氟虫腈而言,将是最后一次施展“拳脚”的机会了。因为从2009年10月1日起,除卫生用、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外,在我国境内将停止销售和使用用于其他方面的含氟虫腈成分的农药制剂。也就是说,氟虫腈在水稻等水田作物上的使用在我国即将成为历史。
作为甲胺磷等5类高毒农药禁用后的首批替代产品,为何如此短命?其他替代产品是否就安全?有多少农药在国外已经禁用,我国还在重点推广?已推荐的四批高毒农药替代品,在农民心中的认知度有多高?替代产品在市场推广中的障碍是什么?
□本报记者 李晓芬 高强
日前,欧盟各成员国达成一项协议,从2009年开始禁止使用戊唑醇、噻虫啉等22种有毒物质制造农药,截至目前欧盟禁止或限制使用销售的农药有效成分共达470多种。而这四百多种中的100多种在我国仍有登记和销售,其中的8种甚至作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进行重点推广。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自2005年起推荐了四批共50个高毒农药替代品种,但有一些颇为“短命”,氟虫腈就是例子。10月1日之后,除卫生用、玉米等部分旱田种子包衣剂外,我国将停止销售和使用含氟虫腈成分的农药制剂,此举比法国、美国晚了整整5年。
我国农药使用与国际上存在的这种“差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不解:国际差异?
欧盟禁(限)用药中仍在我国登记和使用的100多种农药有效成分,有的目前是国内的主流品种,如甲氰菊酯、井冈霉素、乙酰甲胺磷等。记者通过中国农药登记信息网查询,截至5月14日,甲氰菊酯登记的产品数量达233个、井冈霉素有223个、乙酰甲胺磷有181个。有的甚至在2005-2009年被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列为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替代品种进行重点推广,如三唑磷、噻嗪酮、哒螨灵、二嗪磷、敌敌畏、稻丰散、马拉硫磷、丁醚脲这8种农药,这些有效成分在我国的登记产品数量分别达到了553、400、361、50、323、12、404、69个。
另外,因毒死蜱会伤害儿童的神经系统,吡虫啉、噻虫嗪对蜜蜂有毒,敌百虫致癌,硫丹对水生生物毒性大,这5种农药因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禁(限)用,但在我国仍被列为高毒农药替代品种。
这种现象令人疑惑。最近氟虫腈的“短命”再次引起人们的质疑。氟虫腈是我国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列入高毒农药替代品仅2年后即被限用的农药,但这个禁令比法国、美国的禁(限)用迟来了整整5年。2004年2月,法国上演了“疯蜂病”,90亿只蜜蜂病死而直接导致氟虫腈禁(限)用。
不少人由此对高毒农药替代产品的安全性产生疑惑,也有人质疑农药管理部门把关不严。对此,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高毒农药替代示范项目技术负责人李永平高级农艺师解释,氟虫腈在进入我国前,已经评估过,当时制订了一系列的安全使用措施,认为可以较好地控制风险,加上时值我国水稻二化螟抗药性上升很快,发生严重,没有很好的药剂来控制,因此批准氟虫腈进入中国市场。“可是在2008年拜耳公司的氟虫腈专利到期以后,我国大约有500个厂家申请1000个产品中含有氟虫腈成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使用失控的局面。为控制这种即将到来的风险,农业部作出禁止使用规定。”
“市场上其他的替代产品多少还是存在一定的毒害性,只是危害不那么明显或者说还没有被我们认知。”日前,江门大光明农化有限公司厂长黄剑虹对南方农村报记者说。
解释一:国情使然
国外已禁(限)用的农药为什么我国还要用?李永平认为,中国的气候跟欧盟不同,欧洲属于温带冷凉气候,作物以病害为主;而中国属于温带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作物以虫害为主,加上水稻面积大、害虫多,因此中国的杀虫剂使用量比欧盟要高,“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不能一概而论国外禁(限)用农药的做法完全正确,各国国情不同。”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药系教授徐汉虹表示,我国是非专利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其农药出口量世界排名第一,对农药种类和数量的需求量大。同时,我国农业生产水平远远低于欧盟、美国等国家,即使有些可禁(限)用的中高毒农药,也需要一个过程。
徐汉虹的观点代表了农药界大多数人的看法。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广东区域经理何润年说,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化工产品专利多,科研水平高,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农药产品更新换代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而且新研发的高效、低毒农药价格偏高,农户较难接受。
“尽管有些农药国外禁(限)用,但在试验中对某些害虫的防治确实有较好的效果。”李永平说,另外也出于防止单一用药而致抗药性过快产生的目的,将它们作为轮换使用的药剂品种来继续推广应用,使用成本也相对较低。稻丰散、敌敌畏、三唑磷、硫丹等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被列为高毒农药替代药剂品种。
稻丰散原药生产厂家江苏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海滨介绍,稻丰散在上世纪60年代属于意大利的专利,日本一家公司负责全球推广,受价格高、气味大的影响,在中国并没有推广成功。欧盟在2002年7月撤销稻丰散登记,是因为当时日本公司没有提交材料进行再登记。腾龙公司在2002年引进中国,通过工艺改造去异味后,开始在水稻、柑桔、蔬菜上推广。“去年原药销售了2000吨,目前原药还出口到意大利、法国、英国。”
“也许将来有更多、更环保、更便宜的药剂可以在生产上应用的时候,也会禁用部分替代品。”李永平表示。
解释二:贸易壁垒
李永平介绍,中国不可能完全达到欧盟的标准,欧盟对农药的限制,主要是实施了“农药再登记”,即对所有使用的农药进行重新评估和登记。一些药剂因为毒性比较高,欧盟将其作为重点限制的对象。另外一些药剂因为欧盟本身使用得较少,农药公司不愿意投入巨资去完成再登记要求的试验资料,因此也会被欧盟禁用,例如Bt(苏云金杆菌)。
“欧盟的政策,除了对人类的健康考虑之外,对贸易实施绿色壁垒也是其目的之一。”李永平指出,中国是农产品生产和出口的大国,而欧盟许多国家不是农产品出口国,而是进口国。因此对农药的残留限制更为严格,比如禁用的噻嗪酮本身是一个毒性很低的产品;欧盟不生产茶叶,对茶叶的农残要求就极高,相反对欧盟自己国家生产的农药产品,残留的限制量就放得较宽。
欧盟、美国等国家的禁令主要影响我国农药产品和农产品的出口。据了解,我国农产品出口遇到的绿色壁垒主要是农药问题,一旦禁令正式实施,随即将宣布这些农药的最高残留限量降低到仪器可检测之下,即不得检出。
“即便这样,我国相关部门也不应盲目跟随。世界各国所实行的农药管理制度和采取的管制措施都与其国情密切相关,即使都是发达国家,欧盟的农药管理制度和管制措施与美国和加拿大等其他发达国家也有很大差别。”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杨永珍在论文中表示,要根据情况调整产品结构。
“环保是至高点。”徐汉虹说,农药新产品的研发主要包括新的化学结构和新的作用机理,比如针对南方丰富的植物资源,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活性化合物,创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性农药,这是绿色食品生产的理想农药。
然而,广东省农药检定所黄怡林科长认为,“并不是禁(限)用的农药越多,推出的新产品越多就是好事。有些老产品进行生产工艺改进,去除了有害杂质,在安全环保、满足农业需求上达到一个平衡点,同样可作为推荐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