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今年条锈病越夏菌源充足、冬小麦秋播后天气条件适宜以及部分麦区适期早播等原因,目前甘肃、宁夏、陕西、新疆和四川、云南等省(区)的小麦秋苗上已经发生条锈病。其中,甘肃、宁夏、陕西、新疆等西北麦区发病普遍,发病面积共计559万亩,呈现发病早、面积大、病情重等特点。
甘肃各地秋苗显病时间均比上年早10-15天,较正常年份提前20天左右,早播麦田、未拌种田块以及自生麦苗密度较大的区域发病重,扩散速度快;全省山、川、塬及高山冬小麦种植区普遍发生,发生面积445万亩,各地病情普遍重于常年同期,是2004年以来的最重年份。天水、庆阳、平凉、陇南、定西和临夏发病面积分别为134.4万亩、101.6万亩、88.3万亩、46.0万亩、40.6万亩和34.7万亩,病田率分别为67.9%、46.9%、79.7%、71.6%、56.1%和90.0%。平均病叶率,天水、平凉、庆阳、定西和临夏分别为3.3%、2.7%、0.02%、9.6%和20.0%;严重度,平凉和临夏为5%-40%-100%,天水为5%-20%-100%,定西为35%。其中,陇南和定西是2004年以来发病最早、最重的年份,平凉市病情是仅次于大流行的1990年的又一重发年份。
宁夏秋苗条锈病始见期比2006年和2007年早15天, 发生面积80万亩,程度与大发生的2002和2003年接近。其中,彭阳病田率100%,一般田块病叶率2%-9.1%,平均严重度25%,播种早、发病重的田块病叶率20%-58.2%,严重度5%-60%,重于去年同期。原州区病叶率5.6%-21.6%,重病田块病叶率达60%,平均严重度55%。
陕西秋苗发病面积26万亩,主要发生区域为关中西部的陇县、千阳县、陈仓区、眉县、岐山县、凤翔县和关中中部的西安市长安区,发病主要集中在早播麦田,以千阳、陇县、陈仓区西部浅山丘陵区发病最重。关中西部6县(区)平均病田率8.6%,严重度5%-25%-80%,目前以单片病叶为主,陇县、千阳、陈仓区已见发病中心,发病程度明显重于上年同期;其中陇县的13个乡镇均发病,发病区域主要以塬灌区和旱肥地麦田为主,发病程度重于2005年、2006年2007年同期,与2004年接近。西安市长安区病田率10%。
新疆秋苗见病时间较常年提前10天左右,已在阿克苏市、乌什县、拜城县、库车县等阿克苏地区大部和巴州轮台县普遍发病,伊犁州零星发病,发生面积8万亩。全区病田率5%-57.7%,病叶率0.12%-47%,严重度1%-40%,是近几年秋苗发病较重年份。
四川于11月10-12日在绵阳市盐亭县、广元市元坝区和剑阁县秋苗上相继见零星病叶。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施甸县早播旱地麦点片发生。贵州省自生麦苗上条锈病点片发生,发病面积3.5万亩,目前秋苗尚未见病。
今年小麦条锈病秋苗发病早、病情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条锈病菌越夏范围广、菌源量大,为秋苗发病提供了充足的菌源。甘肃、宁夏越夏面积分别为324.4万亩和21.3万亩,陕西宝鸡也发现越夏病菌。
二是秋播以来的气候条件对条锈病发生有利。西北等小麦产区播种前持续降雨、底墒充足,播后气温偏高,降雨频繁,土壤墒情良好,结露时间长,既利于小麦出苗生长,也利于小麦条锈病菌的侵染、繁殖和传播。如宁夏南部山区从9月中旬到10月中旬的降水量比历年偏多2成,阴雨时间长,田间湿度大,每天早晨麦田均有结露,且10月份以来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1-2℃;新疆阿克苏地区9-10月份的降水量是常年的1-2倍,大部气温持续偏高。
三是部分麦区播期早,药剂拌种到位率低。甘肃、宁夏和陕西等省(区)多为适期播种(提倡适期晚播),部分地区早播,如甘肃种植的920万亩冬小麦中,约300万亩比常年早播10天左右;新疆大部播种期提前5-10天。甘肃、陕西和宁夏拌种面积仅占种植面积的60%,其中部分地区农民自行拌种,拌种质量差,致使部分区域发病较重。
鉴于目前西北麦区小麦苗期条锈病严重发生的形势和近期北方麦区气候偏暖的特点,各级植保部门要高度重视、提高警惕,抓紧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发病地区实施化学防治,尽量减少病原菌向东部广大高产麦区传播;二是与西北相邻的河南、湖北、四川等麦区要加强病情监测,全面开展普查,发现病情,及时防治,力求发现一点、控制一片;三是各麦区要提前准备好明年防病资金和物资,坚决把病害控制在大流行之前。
来源: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病虫害测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