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方向 同一份责任
——2008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化论坛综述
高肥价、资源紧缺、环境压力让肥料利用率的提高成了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农村劳动力的缺乏使得一次性施肥的肥料越来越成为农民的呼声。为了解决肥料发展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由中华合作时报社主办,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芦阳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中国农资杂志社承办的以“发展缓控释肥、提高化肥利用率”为主题的2008中国缓控释肥产业化发展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及企业负责人等130多人到会并积极发言,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缓控释肥是肥料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但是要保证行业的健康发展,使其真正能够担负起中国未来肥料发展方向的重任,还需要从很多方面对这一行业不断进行规范。
政策环境、机遇皆利好
对于缓控释肥来说,目前在政策和机遇方面都处于利好形势。在政策方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缓控释肥料列为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产品。同时,我国相继颁发了《缓控释肥行业标准》和《硫包衣尿素标准》,为缓控释肥产业的规范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2008年2月25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下发《关于做好缓控释肥料示范推广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缓控释肥。按照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义武的说法,随着《通知》的下发,2008年成为一个我国缓控释肥料的示范推广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研究单位为主体的缓控释肥料推广工作,掀开了缓控释肥料产业发展新的一页。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对于缓控释肥的推广也给予了财政支持,昆明的榕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因为推广控释肥而在2008年获得了700多万元的资金支持。
在机遇方面,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和社会普遍呼吁提高肥料利用率的趋势为缓控释肥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测土配方施肥实验室主任白由路分析道,在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活动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施肥总量进行控制的,而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多次施肥,农民就难以把握,就需要能够实现一次性施肥的缓控释肥的出现来帮助测土配方施肥真正落到实处。作为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的孔祥琳也对缓控释肥比较看好,她表示作为氮肥工业协会,也是非常关注提高肥效,提高利用率的问题,协会也想知道什么样的缓释肥适用在什么样的作物上,以及怎样跟氮肥生产结合在一起。天津芦阳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张宗义总经理也认为,通过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和生产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更重要的是国家的宏观政策支持,缓控释肥料产业发展已经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缓控释肥自身有待提高
缓控释肥的主要特点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次数,另外价格特点在本次会议上也被与会人员关注,认为缓控释肥要得到推广,需要不断将特点深化,降低成本并且能够让农民用得起。
缓控释肥可以真正做到一次性施肥,成为一个重要的弥补农村劳动力贫乏的条件。中国农业大学资环学院教授陈新平在会上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劳动力占全国劳动力的比重已经降低了很多,我国城市化率从以前的30%变成了40%,使农村人口的比重变成了60%。而剩下的60%的农业人口中的劳动力并不能说是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又都进城打工了,而且大多数只能在收获和播种的季节回到农村。所以农学家、农民都希望马上有一个好产品,施用以后能够又增产又省工,为此缓控释肥在发展中需要坚守住一次性施肥的特点。高义武也提出,正是由于缓控释肥具有减少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力投入的优势,才使得这个新型肥种得以在我国农村推广,并应用于大田作物。
肥料利用率的不断提高也是缓控释肥的一个努力方向。肥料利用率不高会出现两个问题,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造成巨大的浪费,增加了耕作成本;另一方面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孔祥琳很痛心地说,我们氮肥行业40万职工,每年生产5000万吨尿素,3300多万吨碳酸氢铵,4000万吨合成氨,这需要每年消耗国家大量的原料和能源,煤炭和电力的消耗尤其多。我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不要说百分之几十的浪费,就是百分之几的浪费,都是非常心痛的事情。而最近几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研究证明,云南高原湖泊的污染与种植业的过度开发以及肥料的不合理施用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 张宗义指出,缓控释肥料可使化肥的使用量大大降低,也就节约了大量的化肥生产原料,有效地保护了不可再生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资源,同时,可减少氮素的流失与挥发,对保护大气和水资源,减少污染,尤其是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缓控释肥的价格问题不解决也就难以有突破性的推广。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处处长高祥照分析说,农民对肥料的价格一直比较敏感,他们很在意生产成本和收入比较,怕买贵了增大投入成本入不敷出,因此为了少投入多产出,在购买化肥时,价格是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缓控释肥的价格比普通化肥高,不容易被农民接受。芦阳化肥公司副总经理陈晓明介绍,他们公司进行缓释肥研发和推广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中国农业的国情,凭着低廉的价格和缓释的效果而在大田作物生产中受到农民的欢迎。 作为一家经营缓控释肥的企业代表,高义武表示要把公司发展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规模化降低生产成本,不断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缓控释肥料新产品。
缓控释肥行业五大提升要点
缓控释肥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很多地方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对于这个代表中国肥料发展方向的行业,与会人员都寄予了厚望,同时也有诸多的担心,害怕这个行业会因为炒作概念或其他的一些不规范操作而影响其发展。为此,行业需要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改进。
缓释肥和控释肥的概念要区分。陈新平对目前将缓释肥和控释肥的概念混到一起表示出了忧虑,他表示目前行业将缓释肥和控释肥含混地统称为缓控释肥,不利于产业发展,事实上二者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同,“缓释”是指化学物质养分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溶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态养分的释放速率;“控释”是指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养分释放按照设定的释放模式(释放率和释放时间)与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相一致
缓释肥和控释肥的国家标准还需及早出台,以保证行业的规范发展。高祥照提出,缓控释肥的发展目前才刚刚起步,一方面要特别注意严格把握标准,不能随便就叫“缓释肥料”,更不能随便就叫“控释肥料”、“缓控释肥料”。在具体的标准上,企业的呼声比较明显,陈晓明在论坛上呼吁,要尽快建立缓释肥料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严格界定缓释肥料和控释肥料的概念,规范企业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我们现在有了缓控释肥的行业标准,但是具体什么是缓释,什么是控释,具体在生产中该如何进行监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缓控释肥料的试验推广在目前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林葆研究员提出要做好缓控释肥料的田间肥效试验,必须注意几点内容:首先,试验地要选择肥力中等的地块,不能把试验布置在高肥力地块上。其次,试验设计要合理,处理不能过于简单,处理之间也不应有多个因素的差异。最后,有的试验还须进行定位,连续观察几季作物或几年的肥效变化。
企业需要加强行业自律才能实现缓控释肥行业的长远发展。山东金正大集团总裁助理陈宏坤在论坛上提出,当前市场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夸大宣传、假冒伪劣现象突出,建议国家加大对市场的规范,以便引导并维护行业的健康发展。陈新平则明确地提出,缓控释肥企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加强行业自律,确保控释肥料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观念的定位是缓控释肥行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在控释肥生产方面,需要针对不同的作物区别对待。郑州大学化学工艺教授许秀成认为,虽然是缓控释肥料,但我们要纠正一个观念,并不是肥料的肥效释放期越长越好,而是达到一定的程度即可,如果等到农作物都收割了,肥料的肥效还没释放出来,就失去了缓控释效果。在缓控释肥的推广上,让农民改变观念是推广的基础,左右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王飞提出,靠厂家去推广根本做不过来,也落不到实处。我们推广缓控释肥料,核心的东西其实是教育农民转变观念。如果教育做到位了,农民肯定会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