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在全球资源性产品面临价格大涨并且供应紧张的大背景下,我国传统的化肥产业步入了较为困难的时期。特别是今年以来,传统化肥产品全线上涨,二铵、钾肥等更是涨幅惊人,农民种植成本也随之上升,压力骤增,不少地区出现了农民购肥量下滑的趋势,这势必对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不利影响。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开发、推广花钱少、效率高的新产品,让农民买得起肥、用得起肥,成为化肥行业的紧迫任务。而作为新型肥料的缓控释肥正在成为我国越来越多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资企业和经销商所推崇的产品,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实践证明,缓控释肥具有缓释作用,是一种“智能型”肥料。一方面它可以减少化肥的气态和淋洗损失,实现养分释放与作物需肥同步,从而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另一方面缓控释肥还可以实现一次性施肥、满足作物整个生长过程的需要,从而减少施肥次数,节省劳力。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具有节约资源、减轻环境压力、减少农民投入等优点的新型缓控释肥料代表着我国肥料产业发展的方向,是减轻农民投入压力的首选产品,它的推广与应用,将促进农业与资源、农业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目前我国农村青壮年劳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留守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3860部队”,即老人和妇女居多。一方面由于财力物力的局限,他们迫切需要一种投入少效能高的肥种,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知识的缺乏,他们接受新产品的能力又受到局限,这一特殊背景无疑在给缓控释肥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带来广阔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便。为此,作为连接农资产销用环节的行业媒体,《中国农资》杂志有志于和生产企业、经销企业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并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对缓控释肥料营销和施用方法的宣传推广,让广大经销商了解缓控释肥料在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效果。
本期我们特别推出“发展缓控释肥,提高化肥利用率”这一专题,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更多的农资经销商加入缓控释肥料营销行列。同时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更多急需新型肥料的农民兄弟认识并接受这一智能型肥种,使其成为致富奔小康的得力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