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安全性评价体系是“敲门砖”
如果中国出口的农药全部为自主品牌并在国外取得登记,价格至少是现在的2~3倍以上。但前提是要抓住农药安全性评价体系这块“敲门砖”。这是在5月27日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农药安全性评价GLP体系建设”工作研讨会上了解到的情况。
中国是一个农药生产、使用和出口大国,但据2007年统计,在出口的1700多个产品中,具有自主英文商品名的农药品种不足10%,标注“中国制造”的农药产品更是寥寥无几。
现实情况是中国农药很难在国外取得登记。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安全性评价体系尚未得到国际认可,试验数据得不到承认。换句话说,就是农药安全性评价体系还没有加入农药良好实验室规范安全性评价国际互认体系。这个互认体系也就是目前国际通行的、各国政府和工业企业关注的——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得良好实验室规范(GLP)。
没有GLP,中国农药产品要想获得境外登记,就必须重新进行并提交国际承认的实验室出具的试验数据。据测算,境外登记审批费用在50万~500万美元之间,以农药产品登记所必须的毒理学试验为例,国外GLP实验室所需费用为国内实验室所需费用的6到10倍,而时间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对农药产业方面的巨大影响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中国农产品出口状况。中国农药毒理、残留等试验数据得不到国际认可,那么,在参与农药残留限量国际标准制定和解决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等方面就难以掌握主动而有效应对,在对日本关于肯定列表的谈判中,日方在这一点上不断纠缠。
因此,尽快建立GLP体系,实现GLP资料的国际认可,既是提高中国GLP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农药安全性评价水平的需要,也是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能力建设的需要。
目前这项课题在是农业部农药检定所领导下,由沈阳化工研究院、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北京颖泰嘉和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