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在水稻产区经常爆发,近年由于抗药性问题,吡虫啉等对稻飞虱杀虫效果大不如前。安邦“吡蚜酮”登陆广东,将彻底改变我省稻飞虱难防难治的局面。
“吡蚜酮”是一种全新化合物成分的高效、安全、低毒新型杀虫剂,2002年被列入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以往主要以原药出口。自在国内推广后,至2007年,“吡蚜酮”防治稻飞虱达3000多万亩次,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每亩使用16-20克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其突出药效表现为:干净彻底杀死稻飞虱(包括褐稻虱),高药效期长达45天以上。因为对稻飞虱防效卓越,“吡蚜酮”被农业部推荐为防治用药的首选品种之一,还被列为“高毒农药取代重点推广产品”。“吡蚜酮”可用于防治刺吸性害虫,如稻飞虱、蚜虫、粉虱、蓟马等。
“吡蚜酮”杀虫机理是口针阻塞效应,稻飞虱一经接触,立即产生口针阻塞效应,表现为强烈进食抑制作用,迅速停止进食和危害,直至活活饿死(大虫先饿死,小虫后饿死)。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2007年在韶关、江门、阳江、雷州等地进行大面积示范试验,亩用20克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防治稻飞虱均表现出高效和超长效。在韶关曲江区马坝镇的试验,施药时水稻处于始穗期,稻飞虱处于第七代卵孵化始盛期,虫口密度6367头/百丛,稻飞虱为褐飞虱与白背飞虱混合发生,褐飞虱约占85%,药后21天的防治效果还可达98.6%,农民把其称为“防治稻飞虱的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