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化肥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以尿素为例,在许多地方,不论是出厂价还是市场批发价,每吨大多上涨了20~40元,高的超过了50元。
应该说,这次价格上涨主要是市场自身因素所致。因为5月下旬开始,山东、河南等地就要开始玉米备肥,用肥量相当大;另外南方地区一季稻种植面积比较大,目前也是用肥旺季。但不排除有些人利用'地震因素'进行炒作。由于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化肥生产基地,因此有些人未做具体核实与分析,就想当然地认为全国化肥供应会受到很大影响,把地震视为一个发财的机会,借机炒作涨价。
实际上,目前地震对西南地区化肥生产的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这次停产的化肥企业主要集中在靠近震源的四川北部地区如什邡、德阳等地,成都以南的化肥企业基本未受影响,与四川相邻的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等地化肥生产也未受影响。目前停产的尿素企业很少,仅有四川美丰、四川川化、四川金象、成都玖源等,年产量在200万吨左右,同全国每年5000多万吨的产量相比,不过4%左右,比例非常之小。另外这些企业的装置损坏并不严重,可随时恢复生产,有的甚至已经开车。磷肥的影响相对大些,四川北部地区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磷肥生产基地,四川宏达和蓥峰实业磷酸一铵产量位居国内前列,由于距离震中较近,两家企业均在地震中受到较大损失,厂房、设备损毁严重,还有人员伤亡,恢复生产有待时日。虽然这两家大型磷铵企业的停产将导致国内磷酸一铵供给量减少,对国内磷酸一铵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但其影响也没有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大。
更主要的,即使地震确实造成化肥产量的减少,也不应该借此来进行炒作。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时刻,企图利用'地震因素'来发'国难财',是没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为社会大众所不耻。现在政府部门对化肥价格监管严格,而化肥价格又普遍超出限价,炒作很可能'偷鸡不成蚀把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