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各地三化螟冬后虫源基数调查,结合我区今春农情及气候特点,参考历史资料分析,预计全区第一代三化螟发生程度为轻、局部中等,比上年同期稍轻。发生主要区域在桂中大部、桂北东南部及桂南部分稻区、桂西局部,其中全州、兴安、金秀、合山、环江、西林、田林、右江、靖西、龙州、陆川、钦北等县(市、区)的局部稻区将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80万亩。发生期比常年迟6~10天。桂南、右江河谷稻区第一代成虫盛发期将在3月下旬末至4月中旬;其它稻区相对推迟10天左右。螟蛾主要集中在秧田及早移植田产卵、为害。
主要依据
1有效虫源面积 统计59个县(市、区)2007年第四代三化螟发生面积达278万亩,分别比上年同期、历年平均减少12.9%、27.4%
2冬后虫源基数 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区三化螟冬后平均残虫量大部偏少。统计全州等55个县(市、区)各类型田加权平均残虫虫口密度为505.8头/亩,分别比上年同期、历年平均减少36.1%、52.1%。
3气候因子 去冬今春(2007年12月~2008年2月),我区出现了较寒冷的天气过程,全区平均气温为11.7℃,比常年偏低0.7℃。其中2008年1月(8.7℃)、2月(9.7℃)全区平均气温显著偏低,分别比常年同期偏低2.4℃、2.8℃;偏低分别居1951年以来同期的第3、5位。冷冬天气对三化螟的越冬不利,3月上旬各地调查越冬代残虫,越冬死亡率偏高,统计兴安等43个县(市、区)各类型田加权死亡率为13.9%,分别比上年同期、历年平均增79.3%、45.5%。
4农事活动 各地犁耙田进度比上年同期慢。截止3月20日统计,全区犁耙田为535.8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69.6万亩,占早稻计划种植面积的37.0%;全区机耕面积302.8万亩,比上年同期减少21.3万亩。截止3月上旬末统计,全区水库有效蓄水量为38.82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6.58亿立方米,对耙沤灭螟有一定的影响。
防治意见
4月上旬初到中旬为防治第一代三化螟的关键时段,各级植保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调查,针对当地虫情实况,因地制宜地进行分类指导防治。
1农业防治 指导农民群众抓紧时机在三化螟成虫羽化前进行耙沤灭螟,利用机耕加速禾蔸的腐烂,提高灭螟效果。免耕稻田宜早灌水、灌足水,保证禾蔸腐烂。
2人工摘除卵块 指导农民人工摘除秧田的三化螟卵块,降低虫源基数。
3灯光诱杀 成虫发生期间,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
4药剂防治 对于达到防治指标的秧田或早插田块,应掌握在卵孵高峰前进行,药剂可选用杀虫双、杀虫丹等农药。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病虫测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