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春耕正忙。记者在日前的采访中发现,今年由于农资,特别是花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使农民种地的收入不断减少。对此,长治物价部门于前日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化肥价格监管的紧急通知》中明确规定:批发(零售)化肥的进销差价均由合理的运杂费和不超过3%的综合经营差率构成;进口化肥批发价格统一以港口交货价格为基础,加合理运杂费和不超过1.2%的综合差率;对于市需求较高的磷酸二胺,更是限定了出厂价每吨不得突破4100元。
3月20日一大早,记者正巧碰到郊区的刘老汉赶着骡车来城里拉粪。他告诉记者,他家种了五亩多地,一年要上10多袋化肥。由于化肥价格上涨,今年他仅购买化肥就要比往年多支出300多元。为了节省开支,刘老汉准备今年只买一袋磷酸二胺,打算多上一些农家肥,以补充化肥不足带来的减产问题。“没办法,化肥价格涨得厉害,只能往地里多上些粪了。”刘老汉无奈的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耕,化肥价格上涨以磷酸二胺涨幅最大,几乎是涨了五成还多。去年同期,一吨磷酸二胺的价格在2800元到3000元之间,每袋约为150元。一袋化肥可施三亩地,每亩地磷酸二胺的成本是50元。而今年磷酸二胺涨到了每吨4000多元,每袋达到220元左右,使每亩地的成本达到了75元,成本比去年高了25元。其他如尿素、碳胺、地膜等日常农用物资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为避免“肥贵伤农”,物价部门已于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化肥价格监管的紧急通知》。除对花费限价监管外,市、县两级物价部门还将联合开展针对化肥的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突破化肥出场最高限价的行为。同时,继续对化肥流通环节实行差率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