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采用中科院科研成果和多项专利技术利用造纸污泥生产的环保有机肥料,因为不能享受普通农资的待遇,而遭遇市场冷脸。省环保局负责同志表示,节能环保项目要得到切实的政策支持。
2005年6月,寿光蔡伦中科有限责任公司与中科院联合攻关,通过对造纸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成功生产出有机肥,2007年2月投资1.2亿元建成造纸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年可消化9万吨造纸污泥,生产有机肥料5万吨。该项目生产出的肥料,含有特殊生物活性物质,不仅能明显提高作物生长,还能大大提高土壤平衡酸碱能力,减轻盐害,熟化土壤,防止板结,增强土壤保水、保肥、通气能力。
该项目有效解决了造纸污泥处理的老大难问题。省环保局有关技术人员介绍,目前我国对造纸污泥实行填埋处理,但这些污泥在地下发酵会产生大量酸性物质,渗透到地下将严重影响水源地。如果实行防渗处理,每吨污泥的填埋成本需要60多元,而且填埋这些污泥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晨鸣造纸集团是该项目的最大受益者。该企业年产纸张150万吨,同时排放污泥20多万吨,处理这些污泥,每年仅运费就高达1000多万元,加上后期处理所花费的资金巨大,负担沉重。蔡伦中科项目则专吃晨鸣的造纸污泥。
“按原计划,我们准备今年建设二期工程,那样就可以把晨鸣纸业每年产生的20多万吨污泥吃掉。”蔡伦中科董事长桑国德说,但他们的产品却不能享受到国家对农资的优惠政策,在与无机化肥企业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二期工程不得不推迟建设。
桑国德介绍,按照国家规定,农资产品可以享受减免税收的优惠,火车运输费用减半,生产用电每度0.32元。这些都与他们无缘。他算了一笔账,同样的一吨肥料,仅上述几项他们就比普通化肥多支出200多元。
对此,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晓东表示,将积极帮助类似的环保企业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决不能让绿色环保企业吃亏,以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从源头上促进环境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