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煤、气、电等资源,而低价资源性产品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说:“全球资源性产品已经进入高价时代”。也就是说,化肥生产成本将长期处于高位,受高成本支撑,我国化肥产品难以重返低价时代。面对高价化肥,我国化肥优惠政策、农民施肥习惯等都将发生哪些变化。
取消优惠,限价政策变缓
农资界近年来流传着一个说法,认为国家逐年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再给化肥企业优惠政策就等于“两头补”。限价政策已经名存实亡,国家将会取消对化肥生产的各项优惠政策,对价格的直接控制政策这几年会废止。特别是2007年,国家新增156亿补贴后,农民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加起来共427亿,平均每亩地27块钱,主产省每亩地平均补贴30块钱,非主产省每亩也能到20块钱。这时,取消优惠政策的传言甚嚣尘上,仿佛可以听到取消优惠政策的清晰脚步声。
但化肥进入高价时代后,即使有直补到位作为前提,国家也不会轻易取消化肥企业优惠政策。因为居高不下的化肥价格已经让农民瞠目了。一旦取消优惠政策,化肥价格在成本陡增的顶托下向更高点爬升。现在化肥企业主要享受天然气、电、运输和增产增值税方面的优惠。如果取消优惠政策,每吨尿素的成本将上升250元左右,也就是说出厂价每吨尿素突破2000元,而送到农民手中的可能高达2400元/吨。即使今年优惠政策不变,在煤、电、油、运、气及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涨的推动下,化肥生产成本也会刚性增加,预计尿素成本将增加100—120元吨,达1600~1720元/吨。因此,在高成本支撑下,国内化肥,尤其尿素全年价格水平虽然会高于去年,但尿素企业的利润很难同步增长,甚至可能会减少。
对年产合成氨8万吨以下、以碳酸氢铵为主的企业来说,取消用电优惠政策对企业的打击最大。按目前合成氨用电平均比大工业用电低0.2元,吨合成氨耗电1500千瓦时计算,取消优惠政策后每吨碳酸氢铵将增加成本100元,这对成本压力巨大的碳铵企业来说不啻当头一棒。因此,国家对化肥企业的优惠政策在化肥高价时代不宜取消,而限价政策在当前则会一改名存实亡尴尬,在稳定化肥市场价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国家关于稳定化肥市场价格的政策取向十分明显。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保障市场供应加强价格监管电视电话会议以及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修改,多次提到化肥价格调控,为今年化肥市场价格走势定下了基调。2008年1月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会议指出,尿素、磷肥等化肥价格要保持稳定,确因成本上升需调整的,必须按规定报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批准。会议明确提出,春节前要对化肥等农资市场价格组织专项检查,规范价格行为,保障市场供应。业内人士认为,尿素限价的执行力度将因此进一步增大。
“化肥市场化改革步伐将会放缓,也就是取消化肥优惠政策(免征增值税、电价优惠、铁路运价优惠等)方面的步子延缓。”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会长张永志表示。
低价肥迎来机遇
在尿素、磷复肥等产品价格飞涨的时候,国内碳铵价格也是稳步走高,碳铵出厂价格曾一度达到600元/吨,但相对来说,碳铵的价格还能让农民接受,碳铵在化肥高价时代面临着一定的发展空间,迎来好年景。原因是,经过去年年底的大幅上涨后,尿素、磷酸二铵、高浓度复合肥等化肥品种的价格“高高在上”,碳铵、普钙、低浓度复合肥等低价产品在喜欢便宜的农民那里更受欢迎。
在尿素、磷复肥等高浓度化肥的挤压下,曾长期作为我国主要氮肥品种的碳铵市场逐渐萎缩,但其绝对用量依然较大,目前仍是我国除尿素外的第二大氮肥品种,年用量在2000万—3000万吨之间。
湖南湘潭县韶山氮肥厂副厂长肖金平说:“虽然现在高浓度化肥发展比较快,但对于湘潭这个区域市场来说,由于外地的化肥受交通、市场运作能力等各方面限制,我们生产的小氮肥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的,几十年形成的施肥习惯,农民在短期内不容易改变,有需求就会有供给。目前,碳铵只是部分区域在使用。在其他化肥品种价格涨幅较大的背景下,部分区域的农民将倾向于更多地使用碳铵;而在另外一些地区,农民对碳铵的用量依然不会有大的提升,从而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别。区域化的又一表现就是碳铵的单位价值低,长途运输不合算,生产厂家和经销商联合很容易掌控市场,从而使市场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独立性,在区域市场上,今年碳铵市场我们比较看好。”
与碳铵一样迎来转机的还有普钙,去年底,山东地区出现过磷酸钙货源短缺现象,基层经销商拿货困难,特别是颗粒过磷酸钙市场价格有所上调。今年秋季国内复合肥价格涨势迅猛,市场销售价格比去年高200—300元吨,主流销售价格高达2400-2700元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用肥压力。山东菏泽市吕陵镇窦庄村农民窦新起说:“今年过磷酸钙的销售量特别大,复合肥的市场销售量明显少于往年。因为复合肥价格太高,施这么贵的肥料不太合适,感觉施过磷酸钙的效果也没差多少。”对普钙需求的增加直接反映在了产品价格上, 去年底,山东地区过磷酸钙报价:16%颗粒过磷酸钙主流批发价格650-700元吨,16%粉状过磷酸钙主流批发价格580—650元吨。
肖金平同时认为,由于碳铵存在着养分含量低、易挥发、易结块、不易储存、施用不方便等缺点,近几年我国的碳铵用量一直呈下跌之势。今年仍将延续这一趋势,只不过速度相对放缓罢了。
但碳铵生产也面临制约因素,许多碳铵企业污染重、能耗高、环保压力大,在政府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形势下,环保问题成为悬在头上一把利剑,部分碳铵企业难改关停并转的命运。
农民施肥积极性下降
农业部最新统计显示,去年以来国内粮食持续涨价的状况已有所缓解,目前我国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价格已经回落。记者在基层采访时了解到,玉米、小麦等粮食价格相比往年并没有明显上涨,而与化肥涨价幅度相对照,一望便知:在化肥价格大幅度上涨时,如果粮价止步不前,化肥价格上涨将会导致需求下降。山东菏泽供销农资公司的丁经理反映,由于化肥价格太高,镇村一级的经销商普遍不太看好今年的形势,认为农民很难接受目前的高价位,盲目储备化肥可能在旺季面临滞销的风险。他认为,农民靠出售粮食和农产品获得收入,粮食价格没怎么涨,而农资涨得惊人,农民哪里来更多收入购买高价化肥呢?
从去年12月开始,国家连续出台了调控农产品市场的措施,取消玉米出口退税、陆续抛售国储玉米、加大东北地区粮食铁路运力等,使粮食运转量明显增加。据农业部统计,去年12月中旬以来,国内玉米价格开始回落,同时国家也加大了临时储存小麦的投放量。12月中旬以后,粮食批发市场上小麦批发价格回落。粮食价格关系到国计民生,在当前居民消费指数偏高的形势下,国家将稳定粮食价格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重要措施。
国家对粮食价格调控稳定了粮价,而农民种田成本会因化肥涨价上升,虽然国家实施农资直补,但以去年每亩地30元的标准显然无法填补磷复肥每吨上涨1000元的缺口。大多数经销商认为,化肥需求下降趋势会在今年春耕时表现出来,预计今春化肥市场的销售量可能会受此影响。目前国内不少化肥企业都不敢盲目生产,看淡今春化肥的销售形势。
农资行业面临更大“清洗”
今年,国内尿素至少又要增加400万吨的产能,预计2008年尿素产能至少达6100万吨,尿素产量至少在5700万吨。即便考虑农业化肥需求年增长5%和工业尿素需求增长的因素,国内尿素也将过剩800万吨。假设今年尿素出口量仍达到去年500万吨的水平,依然过剩300多万吨。况且,海关总署的74号公告已经提高了化肥出口关税,并第一次对磷酸一铵征收季节性出口关税,其对化肥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如果后期国际化肥价格稍有回调,在高关税打压下,化肥出口将严重受阻,使国内化肥供应量激增,抑制价格上扬。一些成本消化能力弱的尿素企业将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一批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
2007年底以来,磷肥和复合肥价格大幅上涨,部分磷肥企业的磷酸二铵出厂报价已经达到每吨3800-4100元,比去年上半年上升了约1500元。而此番上涨主要由于国际硫磺价格飞涨,“目前硫磺到岸价已超过500美元/吨,有人预计将达到550美元/吨甚至更高,且货源紧张,硫磺成本将占磷铵成本的60%左右。预计硫磺货紧价高的时间将持续到2010年左右。”张永志说。并且国家正在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他认为,在这种政策背景下,预计今后新上的磷肥项目将会有所减少,这对抑制行业投资过热、供大于求、减少无序竞争有一定的好处。但企业从银行贷款也将更难,这对那些资金不足、依靠银行资金周转的化肥生产企业是个考验,有些企业可能会面临生存危机。
化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加速进入高价时代,几乎一夜之间,我们站在化肥价格的“高地”。“高处不胜寒”,面对突如其来的高价化肥,上至国家有关部门,下至农民,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尤其是国家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引导农资市场平稳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