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益阳市市长马勇在本次人大会上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如果仔细算起账来,我都想替农民哭。”“种粮比较效益低,影响了农民种粮食积极性。农村劳动力如果实现转移就业,收入水平远远高于种田。相比之下,谁还愿意种粮?”接着马市长算起了具体帐:今年化肥价格平均涨幅达到30%以上,像复合肥2500元/吨,去年同期1700元/吨,上涨45%,农药价格也在上涨。山丘区机械化程度低,租牛耕田费用每亩在120-150元,远高于机械化耕作价格。目前一亩地种粮的收入,包含人工工资在内全部收入不过980元左右,扣除生产成本后纯收益所剩无几,种粮收益实在是太低了。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作为一名化肥人,心情既欣慰又沉重。首先为马市长这样的政府官员如此关注农业、关注农民的收益情况、爱护体贴农民而格外高兴,“三农”问题素来被称为“老大难”问题,但只要政府部门特别是一把手高度重视,再大的难题也将不再难。
在欣慰的同时,笔者的心情也是格外的沉重。我们化肥行业是为三农服务的,化肥价格的高低与农民收益的高低息息相关。虽说去年10月份后化肥价格的大幅上涨有其客观原因,如整体物价水平上涨、化肥生产成本上升、国际市场拉动等,但我们也要看到,化肥行业通过自身的努力,也是可以将化肥价格上涨幅度适当降低的,但实际却做得不够:一是大力降低生产成本,化肥行业是个高能耗行业,在降成本上潜力很大,但现在又有多少化肥生产企业真正在节能降耗、降成本上下了大功夫、效果显著呢?二是优势企业可以为降低化肥价格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化肥行业良莠不齐,优势企业与劣势企业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优势企业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在降低化肥价格方面可以做出更大的贡献,因为它们规模大,技术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生产成本比较低,适当降低一点销售价格只会对他们的盈利状况稍有点影响,根本不会像一些劣势企业一样对企业的生存产生重大影响;另外,这些优势企业市场影响力大,他们价格一下调后,会引发整个市场价格的下调,对农民有利。然而遗憾的是,现在很少有优势企业主动这样做,绝大多数优势企业都是跟着市场价格走,市场价格卖多高,我也卖多高,有些甚至还有意识的推高化肥销售价格。
从马市长的“想替农民哭”,我们化肥行业更应该感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我们在降消耗、降成本、自觉执行政府限价、抑制化肥价格过快上涨、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国家给了我们化肥行业这么多优惠政策,我们理所当然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本网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